两条宽阔的大道交汇成一个丁字路口,纵向的道路路牌上写着“第十二大道”。
易林现在正站在这个路牌下。
他左边是哈德逊河,河边刚好有一个马戏团正在表演,不少人围在马戏团周围,不时响起阵阵惊叹的欢呼。
现在是下午4:00左右,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河边的栏杆前,还有不少恩爱的情侣,相拥而立。
站在他旁边的一对情侣突然情到深处,两人紧紧拥抱,相拥交吻。
“恋爱的酸臭味。”
看着这对恨不得把对方融到自己身体里的情侣,易林表情很是嫌弃地赶紧离开。
道路斑马线的绿灯亮起,易林跟着匆匆的人流走到了道路对面的街区。
走进这59街区,也就算是进入了克林顿区的范围。
也算是活了两世的人,这是易林第一次出国。
易林走在繁华的商业街上,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来往的人流中,以白色人种居多,然后是黑人,剩下夹杂其间的是极少数跟易林一样的黄皮肤人种。
酒店、餐馆、便利店、披萨店、衣包橱柜……商店招牌、公交站牌等目光所及之处全是英文,看不见有一个汉字。
除此之外,易林觉得跟国内没有太大区别。
一直往南走,穿过三个街区,进入到56街区,一间具有华国特色的餐馆突然出现在易林眼前。
“张氏风味中餐馆。”
餐馆的牌匾上刻着这七个方方正正的方块字。
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又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易林也确实饿了。
面包、披萨什么的,他根本吃不惯,难得看到一家中餐馆,易林决定先进去把肚子填饱再说。
随着“叮铃”一声响起,易林推门而入。
餐馆面积有五、六十平方米,摆放着十张铺着红桌布的餐桌,四周墙壁上挂着红色中国结和灯笼,整个餐馆装饰得很有华国古色古香的风味。
可能是还没到吃晚饭的时间,这会儿餐馆里还没有客人,只有一个应该是餐馆老板的中年男人和两个穿着黑色马褂的服务员在一边无聊地看电视。
“欢迎光临!”
见餐馆来了客人,餐馆老板热情地迎了上来。
老板见到是一个跟自己一样黑头发、黄皮肤的人,愣了一下后,有些迟疑地问了一句:“华国人?”
会出现在美国的黄种人,一般都是华国人、日国人、韩国人。
而对于餐馆老板这种见多识广的人来说,这三者之间还是存在某些明显的特点可以大致分辨出来。
“对,我是华国人。”易林点了点头答道。
餐馆老板闻言,显得更是热情了。
“兄弟,这边坐,这边坐。”
老板热情地引着易林往最好的位置走去
待到易林坐下,老板不再说英语,而是换成了汉语问道:“兄弟,哪里人?”
“黔省。”
“兄弟,巧了,我也是黔省的!”
“老乡啊!”
在异国他乡居然能这么巧地碰见同省老乡,两人都很惊喜。
乡音吐露,两人亲热地攀谈起来。
通过交谈,易林得知老板名字叫“张部稼”,十年前离开黔省,独自一人来到纽约打拼,经过多年奋斗和积蓄,在这里开起了这间中餐馆。
“兄弟想吃什么尽管说,张哥我别的不会,就会烧得一手好菜。”张部稼自信满满地拍着胸口道,言语和动作间都透着一股亲切。
两人都把自己大概介绍了一番,很快便互相之间叫起了兄弟。
因为张部稼今年32岁,易林今年26岁,所以一个为“张哥”,一个为“小林”。
“张哥,给我来份四斤左右的烤鱼吧。”易林没有什么犹豫,开口就点了这个。
烤鱼是他最喜欢的菜,没有之一。
易林一直都觉得发明出这道菜的人一定是个天才。
“四斤?”张部稼有些吃惊,“兄弟能吃得下吗?”
“张哥放心,吃得下。”
“那行。今天张哥亲自下厨,给兄弟做一道地地道道的家乡味烤鱼。兄弟等着。”
张部稼说着,便转身向后厨走去,同时让餐馆里的一个服务员去招呼易林。
服务员过来给易林倒了一杯清茶,然后放上一盘炸得焦黄的黄豆。
“谢谢!”
易林抬头微笑着对服务员道谢。
做烤鱼需要一段不菲的时间,易林也不慌,等服务员退下后,便好奇地打量着餐馆内部的环境。
一个小时后。
张部稼穿着一身白色的厨师装,头上顶着一顶白色厨师帽,双手抬着一盘盛得满满的烤鱼出来了。
“黔味烤鱼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