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笑着摇了摇头,他并未回答曹操的提问,却向曹操反问道:“我问你,你的志向是什么?”
“当然是位列公卿,像我的父亲一样。”曹操斩钉截铁地说道。
“可是只知道斗狗走马的人是当不了王侯公卿的啊。”
“这……”曹操一时语塞,蔡邕的话突然使他意识到自己当前的所作所为,好像完全偏离了他心中的梦想。曹操沉默了好一会都没有想出结果,他收起玩世不恭的心态,郑重地向蔡邕问道:“那先生你知道怎么才能位列公卿吗?”
蔡邕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曹操,一边点头一边一字一句地回答道:“一个人想要位列公卿,首先他要有宏图之志,其次要有经世之才,方可出将入相。你只有大志,却无大才,岂不无用?”
“那如何才算有大才呢?”
“诸子百家了然于胸,即为大才!”
“那你会吗?”曹操忽然来了兴趣。
“一点点……”蔡邕微笑着说道。
“那你就当我的老师吧。”曹操说完就要行拜师礼。
“别别……老夫可做不了你的老师”蔡邕赶忙阻止了曹操的拜师行为,接着对曹操说道:“这样吧,你若信得过我,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只管来问我就好。既然我年长你许多,你可以叫我一声蔡老哥。”
“曹操拜见蔡老哥。”曹操一点都不客套,在得到蔡邕的认可后,立即以拜见兄长之礼向蔡邕行礼。
“这下可真的是孺子可教也。”坐在一旁的乔玄哈哈大笑,他捋着长须对曹操说道:“老夫最近夜观天象,恐怕不久便会刀兵四起,依我看以后这安天下的重任,怕是要落在你辈的肩上了。今天你在这我这里寻到了良师益友,以后我死了,你若从我墓前经过,一定要拿一斗酒一只鸡来祭奠,否则你的车马过去三步以后,你肚子疼可别怪我。”乔玄的一席话使得一旁的蔡邕也跟着笑了起来。
曹操询问蔡邕该学什么以及从哪学起之后,便起身向乔玄、蔡邕告了别。望着曹操远去的身影,乔玄问蔡邕:“伯喈注5,你为何不收此子为徒呢?”
蔡邕叹道:“心怀大志、桀骜不驯,他需要的只是一位指引者,繁文缛节只会束缚他的天性。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济世安天下的雄才。”
听完蔡邕的解释,乔玄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感叹到:“还是蔡公识才啊。”两个人相视一笑,便回到屋内继续谈论诗词歌赋去了。
曹操回忆着与蔡邕共处的朝夕,虽然自己一直叫他“伯喈老哥”但在内心深处,他早就把蔡邕当做自己的老师了。是他教会了自己为人处世的道理,帮助自己树立了匡扶正义的理想,更以他的才名为自己入仕铺平了道路。
四年前,自己被举为孝廉成为郎官,随后出任洛阳北部尉。他誓言要打击无法无天的宦官们,更要为当年惨死的窦武、陈蕃讨回公道。他亲自带人抓获违反宵禁的蹇图,并且当着众人用无色大棒将其处死,看到双眼都快要喷出火来,却对自己无可奈何的蹇硕,自己的心情是多么的开心。
再往后蹇硕等人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将自己调离洛阳,前往极为偏僻的顿丘担任顿丘令。那时候自己的心情非常沮丧,是蔡邕在上任前安慰自己,让自己不要灰心,只要政绩斐然,学问有成,早晚还会回来的。尤其是当蔡邕告诉自己天下即将大乱,除了文治更要有武功后,几年下来自己对兵法了然于胸,虽无实战经验,可心中已能带甲百万。
曹操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之中,直到下人前来通报,自己的好朋友袁绍来到了府上说有要事相告。
袁绍出自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汝南袁氏,自从其曾祖袁安被拜为司徒后,袁家便代代有人位列三公,到了袁绍父亲这一辈,已历四世,因此袁家又有“四世三公”的美誉。尽管出身名门,袁绍身上却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影子。在良好家教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对窦武、陈蕃等人异常崇拜,也对曹节、王甫之类的宦官恨之入骨。显赫的家世,同样的人生理想,袁绍与曹操顺理成章地结为了密友,只要一有空,两人在一起就会探讨该如何诛除作恶的宦官,以及如何能令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富国之道。
袁绍较曹操年长几岁,身高七尺有余。今日他身穿一件朱红色的直裾长衣,头戴一顶黑色介帻,腰间锦带挂剑。双目炯炯有神,高耸的鼻梁、帅气的八字胡,唇方口正。身形挺拔,风度翩翩,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高门大阀的世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