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家儿子背着一个娇滴滴的女娃娃走进家门时,于满塘手里端着的洋铝盆子哐啷一声就落了地。
他被吓了一跳,“军子,这是咋了?”
“我也不知道咋。”
于明军说着,大步迈上北屋门台,拿肩膀撞开门,把人放在了大炕上。
于满塘连忙跟进来帮忙,一看见那女娃娃的脸,吃了一惊。
女娃白啊,相看的那天,军子大姑就说,这女娃白得跟三月间开得槐花似的。
眉眼也生得好啊,跟过年时贴的观音图上的龙女似的,只是身上这衣服……
姜新棉身上还裹着于明军的被单,迎着这位农村大爷鄙夷的目光,她连忙把那只被扎过的脚收了回去。
于满塘老脸一沉,拉着于明军的胳膊就把他给推了出来。
于满塘急得不行,“军子,咋回事?这不姜家闺女吗?”
于明军掀开压水井旁边大水缸的木盖子,舀了一瓢水就往头上浇。
姑娘很瘦,背在身上轻得跟团棉花似的。可是,这一路走来,于明军的心里却燥得像是起了火。
于满塘又说:“她不去寻相好的了吗?咋又回来了?”
“还有,她身上穿的那是什么?衣不遮体的,成何体统?”
于明军仰着脖子咕咚咕咚灌了半瓢水,才说:“我也不知道咋了,先让她缓缓再问吧。”
于满塘想想不妥,“一会儿梁家就要来人相看了,留她在家算怎么回事?”
这姑娘惯会造谣生事的,万一再喊出什么好听的话来,他家儿子还要不要娶媳妇了?
“不行,还是现在就送她回去。军子,你快去套车。”
于满塘说着就要去套车。
于明军却说:“还是先让她换身衣服再送。”
她如果就这么裹着一条被单被送回去了,让外面的人怎么看,姜家的人又怎么说?
姑娘家的名声要紧,他于明军行得正坐得正,也不想帮了人却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于满塘也突然想明白,后怕地拍着脑门说:“对对对,我赶紧去给她找身衣裳。”
于满塘说着又回到屋里,从箱子最底下把大闺女明霞出嫁前在家穿过的一身洗干净叠整齐的衣赏拿出来,也不说话,更不敢多看,把衣服往姜新棉身边一放,就赶紧出来了。
“我去把你大姑接过来,有个女人在家方便。”
于满塘说着,推起于明军的自行车就要出门,临走又嘱咐,“军子你也别在家,先去菜园待会儿,别惹闲话。”
于满塘走了,于明军把水瓢丢回水缸,拿了水桶,压满了两桶水,拿扁担一勾,挑起来就要走。
屋门口突然传来软软的一声,“于明军,能给我弄点吃的吗?”
姜新棉昨天晚饭没吃,而且穿越这事是个力气活,此时她饿得前胸贴着后背。
其实,她想着,也许饿死了一睁眼就又是在自己那张柔软舒适的大床上了,可是,饥饿的滋味太难受,就是能回去,她也想换一种方法。
于明军转身,就看见姜新棉已经换上了姐姐明霞的旧衣服,碎花的小褂,蓝色的裤子,黑色的方口布鞋。
她扶着门框站在那里,看起来比刚才顺眼了很多。
“有,你等着。”
于明军提着水桶进了灶火屋,揭开锅盖一看,老爹又做了野菜玉米搅团。
玉米面还是去年的,都已经发了霉。
老爹舍不得扔,已经连着做了两天的玉米面搅团了。
他都快吃吐了,更何况那么挑剔的姜新棉。
于明军把玉米搅团盛在瓦盆里,麻利地刷了锅,把桶里的水倒进去,就盖上锅盖,开始升火。
灶膛里的火烧着,他又起身去了门外。
姜新棉一看见于明军出来,连忙说:“我来帮你吧?”
许是刚惊了水,今天的姜新棉看起来又娇弱又可怜,以前看见于明军时的那股子傲气是一点都没有了。
“不用了。”
于明军说了一句,就大步进了北面的堂屋。
现在虽说已经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家里粮囤里的粮食也一年比一年打的多。
可是老百姓几十年的习惯使然,还是舍不得用大把的粮食喂养鸡鸭。
笼里的三只老母鸡还是今年春天老爹咬牙从集市上买的。
喂到现在,平均一天能捡两个蛋。
因为大姐就要生孩子了,这些鸡蛋都被老爹攒起来,留着给她补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