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宁锦防线的地理优势(1 / 2)我用奇招救大明首页

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洪承畴对大明百姓的想法非常了解,后来在劝诱江南百姓方面可谓不遗余力,而且“方法”得当,使得很多意志不坚定的人放弃了抵抗。

对于拒不投降的,洪承畴则毫不留情地加以杀害,比较有名的如大学士黄道周,以及16岁就慷慨就义的诗人夏完淳等。

可以说,洪承畴在帮助满清迅速平定江南方面,起到了其他人难以替代的作用。皇太极当初在他身上花的功夫,的确没有白费,完全称得上投资小、收益大。

松山一战,洪承畴背叛明朝,投效满清,这一出一进,明朝等于遭到了双倍的暴击,国事愈发不可收拾。

回忆起这些史实,张航深知,决不能让这个日后的大汉奸挂帅出征。洪承畴对满清作战并无良策,不然也不会率领明军龟速前进了。最终,洪承畴不仅将13万精锐带进了沟里,而且还反攻倒算,让大明百姓人心涣散,其副作用不可小觑。

因此,必须阻止洪承畴出征,只不过此人目前“圣眷正隆”,父皇怎么可能放着这个股肱之臣不用,将千斤重担交给他人?

为今之计,只有用自己的方略打动父皇,才能扭转乾坤。

定了定神,张航问道:“洪督师如果前去,不知道他打算沿哪条线路进兵?”

崇祯对这个问题感到奇怪,这还用问吗?自然是从山海关出发,沿着宁远到锦州的大路行进了。

果然不出所料!张航叹了口气:“如果走这条线路的话,我军必输无疑。”

崇祯大惊:“皇儿为什么这么说?”

“父皇,洪督师确实功勋卓著,这些年来,他一直在陕西、河南跟反贼作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您也知道,关外的清兵跟反贼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些人在马背上长大,从小就精于骑射,在战场上来去如风,相对于步兵,经常可以以一当五,甚至以一当十。”

崇祯眉头紧皱。大明跟满清交手已经有很多年了,他自然知道,太子说的是实情。这可不是通过边关将领们的奏章得出的印象,而是有直观认识的。

在崇祯即位的第二年,皇太极就曾率军包围了北京,让这位大明天子亲眼见识了清军的厉害。后来他不得不从全国紧急调集勤王之师,才得以解围。

见崇祯没有吭声,张航继续力陈己见:“洪督师能赢反贼,不等于能赢清兵。当然,如果是据城坚守,儿臣也相信洪督师能做得很好;但只要出了山海关,一到野外,结果就两说了。”

“可是这次,朝廷准备派出13万大军,兵力上大为占优啊。”对于太子,崇祯也没必要保密了,干脆将廷议的结果和盘托出。

其实崇祯所透露的军事机密,对于张航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他早就从史实中知悉了此事。

张航摇摇头:“父皇,兵力多既是优势,但也可能是劣势,因为吃饭的嘴也多啊。”说到这里,他觉得有必要举个例子:“父皇请想想官渡之战,曹操的兵力远不及袁绍,然而曹操派兵奇袭乌巢,焚毁了袁军粮草,导致袁军迅速落败,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你是说,清军可以截断我军粮草,让我军不战自乱?”

“这是很容易想到的事。13万人马,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草,越是远离山海关,运输线就越长。在如此漫长的线路上,清军从任何一点下手,都可以让我军断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