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夔说到这里,所有的人,都知道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于是接下来,自是不必李夔再多说那行军司马赵之度率先回返大堂,众人尾随其后,一路径回。
来到大堂后,看到那面色死灰浑身发颤的县令韦叔澄, 赵之度顿时一声冷笑。
“来人,将韦叔澄拿下。”
两名军兵一齐应喏,随即一道上前,一左一右,将那韦叔澄牢牢挟住。
这一刻,那县令韦叔澄,倒是有如绵羊一般温驯,没有半点反抗。
也许, 他也知道, 现在的他,就算再怎么想要反抗,都无济于事了吧。
“跪下!”
后面一名军兵一声怒喝,朝他膝弯处狠狠地踢了一脚。
韦叔澄发出一声低低地惨呼,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将他官帽摘下。”赵之度又下令。
两名军兵齐声应喏,随即上前,将韦叔澄的官帽一举取下。
因为动作粗暴,二人这般下手,既将韦叔澄的官帽拿走,亦把他的发髻给弄得一片散乱。片片长发低垂下来,一下子摭住了他的半边脸。
这般模样,让这方才还气焰嚣张的韦叔澄,现在有如一名街头乞丐般的落魄。
“韦叔澄!快快从实交待,现在曹府直一行人,到底被尔等给绑到哪里去了?若不速速从实招来,某可就要对你动施大刑了!”赵之度的声音凛厉而凶狠。
韦叔澄却是有如没听见一般,依旧呆呆地跪在原地, 眼神空洞而迷茫。
后来的军兵见他有如一条死狗般不动弹,顿是火从心头起。
这名军兵低低地啐骂了一句,飞起一脚,朝他腰眼踢来。
韦叔澄哎哟一声惨叫,整个栽趴于地,倒是摔了个狗吃屎。
“快说,不要逼某动刑!”赵之度又急声喝问。
韦叔澄从地上爬起,又缓缓抬起头来,那在地上被磨破脸上与嘴角,却已是鲜血淋漓,一眼看去,颇为骇人。
抬起头来的他,脸上却是泛起一丝诡怪的笑容。
“你,你这厮笑什么?!”
韦叔澄笑着摇了摇头:“哎,其实某当日成为这汧阳县令以来,便已猜到了可能会有今天的结局了。某只是没想到,这一天, 会来得这般快罢了。”
赵之度眉头微皱:“你怎地提起此事?却是何故?”
韦叔澄怔怔道:“诸位,可有兴趣听听韦某的故事?”
见这家伙拖拉不堪, 就是不肯正面回答问题, 行军司马赵之度面露厌恶之色,他刚要发作,却被一旁的李夔有眼神阻止。
于是,赵之度轻叹一声,缓缓道:“既如此,那你就说吧!”
韦叔澄转过头去,目光望向遥远的地方:“某是河洛人士,本是懿宗咸通末年的秀才,结果在本朝,却是连考不第,落魄不已。于是,在又一次落第之后,某归乡河洛,打算就此隐居度日,不问世事。”
“没想到,在这一天,某从长安行到东都,却在一处山谷间,遇到了一伙山棚打劫……”
听他提起这山棚,李夔心下,顿是一凛。
他知道,这个唐代的山棚,指的是什么。
《新唐书·吕元膺传:“东畿西南通邓虢,川谷旷深,多麋鹿,人业射猎而不事农,迁徙无常,皆趫悍善鬭,号曰‘山棚’。”
也就是说,这种山棚,实际指代的是唐代东都西南山区的民户,他们以射猎为生,无定居,俗称山棚。
但是,随着唐朝社会环境的日益恶化,这种由民户组成的山棚,渐渐地鱼龙混杂,里面多藏有巨寇大盗,多潜有叛将逆卒,他们躲在山谷杀打劫为生,荼毒地方,甚至有大股的山棚势力,还敢于攻打州府村镇,乃是当地治安的一大隐患。
《资治通鉴中,就记载了一个这样的山棚故事。
这个故事,同样来自于吕元膺的传记。
“山棚多患,侵袭州镇,元膺为官后,设重购以捕贼。数日,有山棚鬻鹿,贼遇而夺之,山棚走召其侪类,且引官军共围之谷中,尽获之。按验,得其魁,乃中岳寺僧圆净,故尝为史思明将,勇悍过人,为师道谋,多买田于伊阙、陆浑之间,以舍山棚而衣食之。有訾嘉珍、门察者,潜部分以属圆净,圆净以师道钱千万,阳为治佛光寺,结党定谋,约令嘉珍等窃发城中,圆净举火于山中,集二县山棚入城助之。圆净时年八十馀,捕者既得之,奋锤击其胫,不能折。圆净骂曰:‘鼠子,折人胫且不能,敢称健儿!’乃自置其胫,教使折之。临刑,叹曰:‘误我事,不得使洛城流血!’党与死者凡数千人。”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宪宗元和年间。
此时,安史之乱早已平定多年,宪宗皇帝李纯,外号“小太宗”,励精图治,重整河山,原本衰落破败的大唐,又开始呈现勃勃生机,展现出了一片治世的模样。但在这般盛景之下,却仍有阴云暗涌,仍有枭鸮暗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