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一早,天刚刚发亮,崇明城下的数十明军哨骑便在往来呼啸间占据了战场,将城中清廷守军派出的斥候赶了回去。
城墙之上的清军绿营兵严阵以待,临时征召的民夫正在紧张地搬运着守城用的檑木和石弹,呼喊呵斥声不绝于耳。
崇明县城西南方向五里外,各个明军营寨内一片嘈杂,数千士兵吃过早饭后,开始推着攻城器械朝着崇明县西面城墙进发。
张名振和陈六御在舟山准备了数日,打造了几十辆盾车,还有不少的壕车,云梯,以及数辆用于填壕和挖城墙的尖头木驴。
当然,此次突袭行动,最为关键的,还是郑成功分配给张名振的那两门近三千斤重的大炮,这两门炮的最大射程都超过四里,使用的炮弹更是重达三十二磅。这是“漳州反攻战”之后,郑成功为了攻城专门从澳门购进的,只是那时候还没到货。
张名振的大旗插在了崇明城西南的一个土台上,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来崇明,对于岛上的情况并不陌生。
经过这些年战乱的影响,岛上的田地大半都已经抛荒,原本在岛上定居的百姓更是十不存一,许多肥沃的土地都长满了荒草。
郑成功授意张名振和陈六御攻取崇明,最主要的目的还是给清廷施于更大压力,迫使其分兵防御江南各省,无力再组织兵马进攻漳州。如此一来,在确保漳南六县安全的同时,还能促使议和更顺利地进行。
不止如此,崇明诸岛位于长江出海口,比舟山战略位置更重要,对清廷威胁更大的同时,无论是土地肥力,还是开发情况,都远胜于被长期废弃的舟山群岛。
若能以水师距敌,在岛上长期经营屯垦,两地上千顷早已经开垦的熟地完全可以供应近万大军的口粮,从闽南到浙北的后勤压力也将大大降低。
这一次,张名振有了郑成功的支持,兵甲装备都不同以往,除了那两门千斤重炮以外,还五门百斤重的大型百子铳,火药炮弹更是不缺。
在看到了郑成功实打实的支持之后,他内心中的警惕也放松了不少。毕竟,再感人的话都可以是假的,但那一千多件甲胄,上百支鸟铳,还有数以千计的长枪,大棒和腰刀,甚至还有两艘装备了火炮,一艘便能容纳五百余人的大熕船,却是都做不得假的。
如今的郑成功比起身体的原主,或许是因为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多了一份放心,同时也多了一份“公心”。当然,这份“公心”的前提是“东山大战”打赢了,他的手里宽裕了许多。
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政治定力,郑成功对于张名振,只提供有限的财力物力支持,并以此来加强控制,根本不给对方任何独立的机会。
这样的权衡和控制是必须,心慈手软如何能统御强军,将来又如何整合四面八方依附而来的抗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