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澄的码头上,又一批瓷器和纺织品正在装货,两艘福船将会把这些货物送往日国,然后从日国运回铸炮铸币急需的铜料,铁料,还有制造火药所需的硝石硫磺。
随着漳州府的水利建设徐徐展开,海澄的广济陂,龙溪的新渠,官港,漳浦的双溪坂等水利设施都得到了修缮和维护,大量的灌井被打出,仅海澄的广济陂,便能在灌溉三千顷的田地的同时使其免受卤害。
洪旭和卢若腾已经在年节之前召集了六县的官员士绅,要求各地要根据战争所需,减少经济作物的种植。除了棉花,烟草等军队同样急需或者能从士兵手中收回军饷的农产品以外,原本漳州盛产的甘蔗,花生,蓝靛等作物都被极大的限制了种植面积。
与此同时,在洪旭的资金支持下,各个村堡都根据农书的记载,购买了一整套种植和收割的工具,洪旭还利用山区的食盐走私通道,从漳北,汀州等地高价购买了不少耕牛,这将能大大节省人力,使得农兵的训练和修路,扩建港口的徭役征发得到保障。
与此同时,随着“清算田亩,编户齐民”的完成,保甲制度下村堡的组织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徭役税赋被根据土地的数量,均摊到每一个成年男丁的身上,雇人服徭役开始在富商大户之中重新流行。
而由于造船和武器工坊抽调了不少工匠,除了瓷器和纺织品这两样对日贸易的重点产品之外,漳南地区其他的手工业商品也将会在第二年大大减产。
海贸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明郑的数一数二的财政来源。不过,目前“山海五商”的原材料和货物来源主要是以杭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漳州地区的战时管理并没有对其产生太大影响。
郑泰虽然已经不再管理造船的相关事务,但依旧时刻关注“中左所”和海澄两地的造船业务,这关系到了他所掌管的海外贸易第二年能否顺利的进一步扩大规模。而海贸的发展决定了郑泰在明郑中的话语权,这也是他极力支持郑成功西征的原因之一。
郑泰很清楚,潮惠二府对于漳泉二府,或者说对于当前准备以这四府为抗清基地的明郑的重要性,他相信大军拿下潮惠之后,粮饷问题将会得到基本解决,漳州府的贸易潜力也将重新恢复。
同时,潮州作为丝绸,瓷器的对外贸易大区,这个时期优质铁器的主要生产基地,将会使得他管理的海外贸易获得更多的货源地,同时海关的设立也会使得他的权势进一步扩大。
看着正在扩建的码头和远处几个船坞周围忙碌的船工,郑泰心中踌躇满志,这些日子以来因为郑成功之前的警告所导致的郁闷心情也很快被海风驱散。
他抬脚正要往码头的仓库走去,却忽然看到了冯澄世正往停靠着两艘福船的码头走去,身后还跟着十几个行商水手打扮的人。对方穿着便服,要不是他眼尖,还真的认不出来。
不过,郑泰看了几眼以后,很快就发现了其中不对的地方,那些人绝对不是普通的行商那么简单。可哪里不对,他一时又说不上来,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冯澄世也参与了某些见不得光的事,想要利用职务之便派家丁押送私自夹带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