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份,由派拉蒙影业把关上映的《猎杀红色十月》,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与工业光魔的特效护航,使之成为登上春季院线的一部佳作。
然而,在1990年苏美矛盾极为尖锐的时间节点,以惊悚片的方式“积极表现”美利坚海军,国防部甚至允许摄制组进入“芝加哥”号与“普茨茅斯”号内部极为接近保密区域的舱点拍照,此种举动引起部分媒体的“不满”,隶属于共和党的国内报纸将之称为“一部具有政治正确的影片”。
在茶余饭后,关于《猎杀红色十月》的穿帮镜头也成为观影人们的闲谈话题,譬如1989年之后,苏联台风舰队总共拥有六架潜水艇,而在影片里被提早到1984年,苏纳曼·琼斯在他的日记里声称,除了“红色十月”仍有另外六艘潜水艇。
除了穿帮镜头之外,影片的连贯性与真实性也饱受非议,比如直升机的挡风玻璃在下雨时不转动;船长布洛丁两次解开自己的上衣纽扣;1984年的伦敦寓所内,桌上摆放着一份1987年的“progs”……
五月底,该片在澳大利亚与阿根廷上映时,关于影片的热议话题重新在电影报纸上活跃起来,基利安手持着这份六月初的电影时报,正在阅读其上有关的质疑报道:
「很难想象,一部注资3000万美元的影片,居然不乏如此浅显的谬误。」
——这是30分钟前。30分钟前的基利安在看报时接到劳伦斯·班德的电话:
“洛杉矶电影协会对《落水狗》的预分级为R。”
MPAA,即美利坚电影协会,其电影分级制度出现于1968年,创造者杰克·瓦伦蒂在环球影业公司执行总裁刘易斯·罗伯特·沃瑟曼的支持下辞去白宫职务,由时任总统的林登·约翰逊任命为MPAA主席,杰克·瓦伦蒂便在1968年开创了第一套电影分级系统。
彼时的电影分级指标只能说初具雏形,分析系统采用了G级(建议一般观众观看),M级(建议成熟观众观看),R级(16岁以下不得入场,除非有监护人陪同),X级(16岁以下不得观看)。1968年到1984年,电影评级指标迭代不断,其中G、R、X三级始终存在,只是年龄要求在时代变更中略微放宽,自16岁的限制阈值放开到17岁,而M级指标则逐渐演化为GP级与PG级。
在20世纪八十年代,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2》为PG级的划分增加了现实机遇,由于《夺宝奇兵2》中不乏血腥暴力镜头,该片遭到不少观影投诉,于是在斯皮尔伯格的建议下,MPAA在PG级与R级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评级:
即PG-13级。
这也是基利安最初预想的电影评级。
在1990年初,G、PG、PG-13、R、X五大级别成为MPAA较为成熟的电影指标,制片人与发行公司送审录像带后,MPAA会组织评审团队对电影进行专业的分级——但分级并不是客观的。MPAA的电影分级制度本就不是法定,它不具备强制性,只是没有分级的电影会遭受院线的排斥,并使观影人员产生疑惑。
没有进行分级的影片通常票房低迷,但也不是没有例外。
1984年,约翰·麦克诺顿执导的《杀手的肖像》就在未经电影分级之前上映,尽管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X级影片。
因此,MPAA的评级手段并非固若金汤,它给足了人为干涉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