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0章 修炼心经(上)(1 / 2)神禁首页

“彼浩荡宇宙,此微尘世间。天地之间,有物无所不容,此物谓之道。道者虚也,虚而不空,动而不躁,径行而不窥窄,广大无外,渊深莫测。斯道通天下,天下输行无碍。夫道虽无所不在,然世人习染浊浪,难以领略。遂有启迪先贤,揭示玄机,指引修行,使后世得以参悟引路,不至迷失。『紫微心经』者,乃上古天师紫微仙人参悟机宜,窥视宇宙玄妙,专垂训诲修仙者,开示心法要旨。

若夫修道者,先当修心。心地清净,道之根基;心性稳定,道之重门。心外求道,终无着落;心中修道,道随我归。是以心法为大道之基石,而『心经』又为众经之精髓。读之者可梦得仙籍,修之者可成就神仙。诚哉斯言也!

某甲奉承紫微真人之学,摹娑婆心源,谨献『心经』真传,付其附序,借以抛砖引玉,庶几启迪后世,得参仙道,修紫微真传。望读者勤修道心,静思玄机,不可浅尝即止,方能领略『心经』之深旨。

第一章止心静志

心者,万物之主,万道之源。心动则志散,志散则道难成。是以修道,止心为先,静志为要。

止心者,不执一物,不起一念,念舟已搁,欲海罢浮,净化六根,澄清心湖,我忘我失,心念全无。此心如明镜,纤尘不染,能照天下而不以私有;此心如止水,清净无波,能含万象而无碍,此心若虚空,广袤无际,能容万法而通达无阻。此心 x 是,方名止心。

静志者,无所图求,无所附执,欲情尽湮,意向皆消,六觉已清,心镜洞照,我无所在,念无所起。此志若古木,参天映日,阴阳变化而朽非朽;此志如四季,寒暑推移,生生不已而春非春;此志若北辰,极点转动,周游乾坤而动非动。心志两泯,方名真静。

欲修止心静志,须先净心除垢,调心返朴,凝神入定,守静观照。端坐床榻,调平气息,唇齿轻合,舌抵上腭,目睁半开。两手心相对,拇指相对,其余四指相握。神气归聚丹田,屏除妄念,专注脐下。久之,真气充盈,返照身心,四肢百骸,通达无碍。我念隐微,真性漏现,心地澄明,道相融汇。

定心之后,继之以心象记念,心志不动,意无所往。徜徉静居,心念专注丹田,履间心意不乱。久之,履自稳重,心境澄明,与道冥合。

时或观身,体无定形,流转变化,本自常在。手足膝肘,齐齐无碍,真性流通,洞彻肢体。久而久之,耳目内归,数息之间,真如真空,感应万物,物我两忘,心地无明。

此三法门,心为用功之本,从定入静,由静致虚,虚中体道,乃能渐修妙悟。每日修行,步步深入,遂使慧生,与道契真。

止心静志歌诀,于修行时念诵,使心志不散乱。

歌曰:

空明无相,万念皆灭,止心寂然,守静修证。心不动摇,志不可测,万物归真,我性常生。无求无图,无主无伍,意念全除,欲海如沐。心如古木,志似北斗,周转变化,本自常住。又曰:

心静万象现,我灭法门开。守此功夫久,参悟太虚来。念诵之际,要专心其义理,如念『心不动摇,志不可测』,要会其心志之动静,以致不动不摇。如念『无求无图,无主无伍』,要会其六欲之涤泯,与真常相合。随诵诀义理之体证精参,止心静志之妙悟遂自然发生。守静日久,参透太虚,方证真道。止心静志,仙道要则。修此二者,超凡入圣。心有所动,志有所取,则流转世间,难免轮回。

第二章统摄生死

生死同体异面。生属俗界,死则灵境。念顷回转,生死更替。生不离死,死不脱生,彼此相容,互为对待。

夫修道者,当能超越生死,洞察生死之理,不系生死之羁,不感生消之迁。生亦空,死亦空,烦之何益;生亦有,死亦有,观之无益。生死虚实交融,了无生死,则生死运用自如。生死之玄,虽难明了,乃心静志定,渐有悟解。生死之理既通,生死无常不可拘;生死之道既明,生死变易不足怖。生死迁变,影跃形移,我独超然以观之,如羽无翼,随风翱翔。故修道必统摄生死,达生死自在。不惑于生,不畏于死,超生无畏死,超死能生生。虽有生死,生死不自拘,我亦无生死。心如止水,生死两溟皆能涵养;魂如明镜,生死两景皆照而过。达此境界,方超生死之上,名曰神仙。

要达到长生之道,必修心法以统摄生死。

故有『长生心法诀』云:

心如止水生,神似明镜魂。涤尽生死垢,修成自然功。心若明镜照,神如水清灵。内外无所缚,长生意自通。

此诀以修心为要,止水喻静心,明镜喻澄神。能静心澄神,涤除生死之垢迷,自能长生。

修此心法,宜半夜时分,面壁端坐,调息潜游。先数息至十余,继续无数,似入非入,似出非出。呼吸细微,似有似无,此为入门。

数息调通,神游脊梁,位上百会,下达泥丸,左绕日心,右过月轮,前望北斗,后蓄玉清。神游既通,内视自然,外物,此为小成。

日久功深,生死同现,我即是生,我即是死。不畏生死,无涯自在,此为中成。

中成之后,心境澄净,神气灵明,依法而行,随缘而安。内视自然,外无他物,莫知莫见,静而虚无。

神气盈体,照见无形,与道合一。生死皆空,万法唯心,不动心地,此为大成。

大成之人,心地安详,神通变化,不离自然。寂然常存,涉世离世,应物随类,人我皆忘。

升身成仙,下凡显道,应感通静,妙用无穷。生生世世,传道济世,大爱无垠,此为无上至成。

解此篇者,必悟生死之理,脱生死之惑,方得超生胜死,达长生之道。若执生不释,拘死不抛,终难超脱,终成愚夫。

第三章返本归真

夫人生在世,被五欲六尘所迷,远离本心,忘却真性。唯返本源,归真体性,超生涅盘,妙境无转。

何为返本?本者,人之本心,亦天之本性。人心本为空,天性本无为。被世念杂占,真性遂入忘川。修道者还原,当反观自岸,释诸杂缕,返照本源,归虚无井,方称返本。

何为归真?真者,真如,亦真理真谛。人生来体无为真如,后习世谬,迷失真理。归真者,识入真如妙谛,大彻大悟,悉知真理真常,不为世间四执所惑。归于真如,证于真性,是谓归真。返本归真,体用两全。修道之士,当兼顾兼修,方能成就。若单修返本,无归真之悟,则难脱生死;唯有归真智,无返本之修,则无法运用自在。二者不可缺一。

穷究至理,唯返本归真。非返本归真,不过明心见性,悟道证仙。明心见性,方明心本无二物,性空自然,真如常住。

达此境界,返本归真皆泯灭,生死涅盘俱不着,诸法实相方显现。此方为紫微真传至理。

歌曰:

心性萧然本无迹,天性虚无何时着。念起杂缠心不静,性灵迷失觉方惊。忆念还虚静观源,理气调和妙无穷。行住体寂心常住,得失不动万境中。心空无相体生灵,涅盘现前理之境。

夫心性本无为,性空无有相,为世间杂念所迷,遂远离虚无之本源,忘却真常之体性。唯有返观自心,静察心源,解除杂念执迷,归复虚无,明了心性流转非心,方得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