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晌午饭,喻本元原本答应虎头儿在床上稍微躺一会儿就陪他去河里游泳,谁知一觉睡醒太阳都快下山了。他睁开眼睛后,四处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声响。有那么一会儿看着半合着的有些陈旧的床帐,房间里稍微显得有些昏暗的家具,一时间分不清楚自己身在何处。他又迷糊了一会儿,等清醒过来,发现还在自己家里的床上躺着,心里涌起了从未有过的踏实、温暖和安逸。
起身走出房间,院子里格外的安静,本元信步而至,见药房的门虚掩着,就轻轻推门进去。书桌上摆着一叠细麻纸,这是父亲用来开药方时常用的,此时静静地摆在那里,旁边的砚台里墨汁已经有些干了。看来父亲时常还坐在这里动动笔。桌角放着一只木匣,半开着,本元坐下来,随意打开看了一眼。里面是厚厚一摞药方。他翻开来看,应该是父亲整理了,有一些看上去时间已经很久了,纸角折叠的地方看上去快要烂了。这是自己小时候和父亲一起行医时用过的药方。父亲要干什么呢?他拿出了一摞药方随意翻阅起来。
呦,睡醒了?你这一觉睡的!喻先儿从外面进来看着本元笑着说。
哎呀,很久都没有睡过这么安逸的觉了。他们都去哪儿了?本元起身问道。
去哪儿了?陪着虎头儿去河里游泳了。孩子等着你睡醒了陪他去,可左等右等你再也不醒来了,又哭又闹,后来亨儿、他妈就陪他去了。
哎呀,那我赶紧去吧。本元急忙要往外走。
别去了,他们应该快回来了。正好,咱俩说会儿话。
本元让父亲坐在书桌前,自己拉过来一根条凳坐在桌子旁边。爹爹,您在整理这些药方吗?
嗯,这些天在家闲着,没事儿了就翻了翻,顺手理一理。喻先儿又从木匣里把剩下的拿出来放在面前。
你看,这些大部分还是以前咱爷俩行医时开的方子,有些是我和你爷爷用过的方子,都快三十年了。那时候看病有时间,开的方子都是仔细动了脑筋的,君臣配伍也很讲究,有些到现在用的话也是管用的。有些方子比较简单,大概那马的病也不太重。这几年看的病畜越来越少,这诊脉、开方子就没以前那么自信了。牛马治疗的技术和经验就是反复练出来的,就像一把刀,经常用经常磨,才能越用越快。
爹爹您也太谦虚了,你往那里一站,诊脉开方子能超过您的人恐怕也不多。
哪里有你说的那么神?我呢有个想法,正好想和你说说。我们一直以来走到哪里遇上病畜就直接上手治疗,多数时候是凭经验。图快,快治疗、快见效、快完事儿。很少坐下来去琢磨遇见的这些个病症,它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每一步施治的用药、阶段性治疗效果,调整方药的依据、最终的治疗结果。喻先儿娓娓而谈。
看您说的,咱们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从这个治疗点到另一个治疗点,来去匆匆,很多时候开了药方,都等不及看到病畜服用就得往下一个地方赶路。本元皱着眉头道。
是啊。巡诊行医时这也是实情。可直到我们开始办学馆,给学员上课讲这些东西的时候,才发现我们手里都没有多少可以参考的书目资料。当然,虽然有《安骥集》《卞宝论》等这些经典名医验方,但里面掺杂了许多伪作杂章,乱人耳目,不足为训。兵部颁发的《类方马经》等又过于简略。不像人家太医院的医学校有一整套医学经典着作,从《黄帝内经》到《本草》《千金方》《伤寒论》等等,都可以拿来教学生。学生回过头来也可以拿着这些书反复学习。我们现在多数课程上课基本是凭借教官的一张嘴,讲到哪里算哪里。讲对讲错只有他自己知道。有的时候甚至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这就是个大缺陷,会误人子弟。即便后来教官们自己编写了一些讲义,也是各敲各的鼓,各念各的经,很少去关注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很多时候,仅凭着记忆或一张药方给学生讲课,药方里给出的药与病畜的病对症吗?比如,像这样,一张十几年前的方子摆在面前,可它是给哪匹马开的?这匹马是哪里的?当时生病时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辰?竟都没有一点印象。假如现在有一匹相似病症的马站在这里,你还敢用这方子下药吗?喻先儿并没有看本元,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回忆和分析中。
本元随着父亲的话语也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