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招募降兵(1 / 2)汉末黄巾再起首页

平原郡地广人稠,单单是高唐县在黄巾起义前就有着近十万的人口,这个人口要比边远地区一个郡国的人口还要多,在经过了黄巾军的连续洗劫之后,全县的人口已经下降到了五六万人,而耕种的土地更是下降到了原来的一半。

这个时代,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银,也不是土地,而是人口,没有了人口,就算有再多的金银和土地也无济于事,黄巾军对青州这片土地最大的破坏就是在攻破城池、坞堡、壁垒之后劫掠大量的人口,然后这些人口不断消耗在饥饿、疾病以及官兵的围剿中。

徐任这次从平原相手中俘虏的士兵都是绝对的青壮,其年龄大都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这个年龄结构甚至比徐任军中的战兵还要合理,所以徐任想要将这两千多俘虏收至帐下。

底层的士兵很难讲忠诚度的,只要有粮有饷,都会有士兵愿意跟随的,就像这个时代最有名的丹阳兵,曹操在讨董卓之战大败之后便跑到丹阳去募兵,陶谦和刘备守徐州的主力也是陶谦招募的丹阳兵,孙策在父亲战死后起家靠的就是招募的五百丹阳兵,东吴的托孤之臣诸葛恪能够权倾朝野靠的也是手中的丹阳兵。

因为东汉初年光武帝鉴于多年水旱为灾、连年战争造成户口锐减,决定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从建武六年至建武二十三年,共计五次罢省郡国兵,更是裁撤了掌管郡国军队的都尉。

此后,虽然百姓仍有随时应召当兵的义务,但平时没有受军事训练的机会,因此士兵素质大为降低,各郡国的役政,乃陷于停顿状态,这种情况从光武帝之后,便一直持续下去,因此政府不得不募兵来临时补充兵源。

这个时代还没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在这个士族把持朝政的年代,普通百姓想要出人头地只有从军一种途径,而当前最成功的当属长沙太守孙坚。

孙坚虽然自称是孙武的后人,但是其父亲孙钟不过是以种瓜为生的农民,这样的出身不要说与士族和寒门相比,就连乡中的富户也多有不如,然后他却凭借着军功升为官秩两千石的长沙太守,更是在平定区星之乱后被封为乌程侯。

在军队中追求前程的多是任侠乡里的游侠,他们虽然没有好的世家可以依仗,但凭借自身的本领总有很多的追随者,在乡里也有不错的威望。

这些乡间的游侠,他们期初可以凭借自身的威望成为县中的小吏,然后凭借自身的人脉在任上立一些功晋升到更高的位置,如此在从军之后他们就有了很高的起点。

这些游侠本身有着不错的能力,身后还有不少追随者的帮衬,在军中发展的好的便如孙坚这样独当一面,发展不好的也能够像韩当、黄盖那样成为军中的将领。

真正能够在军中求的前程的毕竟都是少数,应募当兵的更多的是贫寒的农民,他们应募从军更多的是要养活自己和家小,在作战胜利后也能够通过劫掠获得一些财货,他们在早先的时候是黄巾军最大的兵源。

徐任现在手中有兵有粮,就算是强行收并了这两千余俘虏也是可以的,但是高唐与平原只有一河之隔,强行收并这些俘虏有可能引起士卒的逃亡,这对军中的士气是一种极大地打击。

士兵应募从军求的无非是金钱和前程,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徐任作为黄巾军的首领很难给手下的士兵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前程,所以只能用金钱来吸引那些俘虏的效忠。

徐人的手中没有太多的金银珠宝,他也不愿意用这些很有容易就被挥霍完的金银珠宝去收拢俘虏的效忠,他所依仗的是手中掌握的土地。

乱世之中,单单有土地是不行的,不仅是高唐县,整个平原郡,乃至整个青州都有大量的良田被抛荒,所以在土地之上还要有坚固的堡垒和精锐的士兵来保护耕种土地的百姓,而在这一点上最是难不住徐任的。

县城周边的土地虽然只能最多满足一千五百余户百姓的耕种,但是只要有足够的人口,徐任就能够在高唐境内的抛荒的土地上建起一座新的堡垒,如此不仅能够安置更多的百姓,还能够将抛荒的土地重新开垦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