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城失守后,不到五日时间,多尔衮又收到宽甸、抚顺、辽阳等相继失守的消息。
这宽甸丢了也就丢了,毕竟宽甸本身就是两蓝旗的封地,但辽阳与抚顺,不光离沈阳近在咫尺,而且存有大量的粮草物资。
这样一来,天雄军不但不会因为没有粮草,而且极有可能会攻打沈阳。
多尔衮终于坐不住了,不得不再次向钟君义请求谈判。
而且这次谈判,多尔衮打算让范文程带着一众汉臣前去。
上次之所以没有叫汉臣去,主要是汉臣们对换俘一事,一直非常抵触,带他们去,只怕是会坏事。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换俘就换俘,这个钟二,还要搞个什么互不侵犯条约。
互不侵犯就互不侵犯,你提的条件还这么苛刻。
按说大清输了,你就是要大清称臣纳贡,这都还好说,你非得要大清的子民,剃发易服,改为汉姓。
侮辱人也不带这样侮辱的,还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就算你说是为大清子民着想,可问题是大清的子民会接受吗?
毕竟称臣纳贡那也是背地里,而且皇上年纪还小,就算认你钟二当爹又如何,虽然这个钟二也年龄也不大。
称臣纳贡,普通百姓无非就是多交点赋税,可要是剃发易服,和把刀架正老百姓的脖子上,又有什么区别?
钟君义当然知道,移风易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不然为何大清打败南明朝廷时,兵不血刃,可一纸剃发令,激起了南方士族激烈的反抗。
可钟君义还是一定要满清答应这个条件,不只是想恶心一下这些趾高气昂的满清贵人们。实在是要同化一个民族,移风易俗,那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先决条件。
移风易俗有多重要,历史的事就用历史来评判,就拿战国七雄来说。
战国初期,七国相继变法图强,魏国李悝、齐国邹衍、韩国申不害、楚国吴起、秦国商鞅,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燕昭王千金买马骨。
这些变革之中,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与赵国的胡服骑射,涉及到移风易俗。
而这些变革中所产生的效果,秦国自不必说,而战国两百多年,秦国最主要的对手,就是赵国。
为何移风易俗对社会变革,有如此大的作用?
主要就是在封建社会,上层阶级的变法,只要不涉及到移风易俗,所有的变法图强,都会被士绅阶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慢慢消化。不用多久,善政变为恶政,加速王朝的没落。
可移风易俗就不一样,只要是移风易俗,普通百姓都知道,世道变了。
就拿民国时期剪辫子这种行为,就连要饭的阿Q都知道,大清亡了,老百姓当家做主了,所以张勋、袁世凯的复辟最后成了一场闹剧。
当然,满清的留发不留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移风易俗,但满清这样做,只是消弭汉人的傲骨,以维护自家的统治。在政治上,满清并没有太多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