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慎澄走后,老族长这边只觉得是疲惫不堪。
今日两人的谈话,确实是信息量大了些,仆下人布置了菜品,老族长也是没有胃口的,只是随意喝了碗粥,算是对付了一餐。
洗漱完毕,去床上躺着,想将午觉补了,毕竟上了年纪,这么大的信息量,虽然接收到了,终归有点吃力。
起身关窗时的明月,瞬间让老族长精神了起来。
不知多少年前的一个晚上,也是这样清冷的月光,其他的印象也已经是模糊的了,只有父亲的一句话仿佛还在耳边响起:
“勤学、爱学的人和小麦稻谷一样,终会填饱肚皮;厌倦学习的人,像野麦蒿一样,没什么用处。”
“我所见的也不全是这样,野麦蒿也有人拔了,回家拿面粉裹了,蒸着吃,可不一样填饱肚子,母亲做与我吃,拌了些佐料,倒是清爽,不吃的那是挑嘴,合该挨饿。”
当时自己年轻,出言反驳着。
“我儿什么时候见人将长老了的野麦蒿拔回家,洗了做饭食?即便是吃,也只吃嫩的,还要焯水,要不又苦又涩。”
“这人活一世,小时候是娘老子养着,若是大了,娘老子都没了,就像野麦蒿老了一样,没法填肚子,只剩下苦涩二味。”
老父亲说话时,声音透着清苦,仿佛自己就是一颗野麦蒿一般,只是当时的族长不懂,只当父亲是累了。
“父亲说得也不全对,野麦蒿老了,是可入药的,清热解暑,它是一员大将。”年少的族长并不认同老父亲的观点。
“我儿说得也对,只是你看咱们周氏一族,有几个看病的大夫?”
老父亲苦笑着摇头,知道年少人是听不懂的,也不再多言。
“是啊,如今我周氏一族,八百来户,人数更是数千,看病的先生连着给鸡鸭看病的大夫也没超过三个。”
老族长自顾自地说着,仿佛去世的父亲,就在身边听他说话。
“老了的野麦蒿喂鸡鸭都被嫌弃,果真像父亲说的,没什么用处。”
“既然起了身子,那就关上吧,省得回头再忘了,白白受了风寒。”老族长睡意全无,暗暗地想着。
今日慎澄所说的水车,听着也是可行的,眼下只说让人家等着,自己先和族人沟通,可慢慢长日如水流,若是再拖它一季,族中损失当真是不少的。
当了多年的族长,账目还是会算的,因未用水车多用的劳力,都是资源啊,用来开荒,或者找寻别的营生,周氏一族的财力又会增长一波。
即便不增长,族人也是少出了气力,都是一个老祖的子孙,又何必非要人累得如牛马一般?
若家家多省些气力,又多些营生,周氏一族何愁不到千户,万户?
真若有此一日,一把老骨头操劳一生,当真不算亏本。
如此想着,老族长精神头儿更足了,起身拿起纸笔,跟着思绪写画起来,这是他多年的习惯,对于重大的事情,要慎之又慎。
虽说许诺周慎澄由他通知族人商议,可终归没有看到功效,未见功效前,断是不能广而告知,否则一旦出现纰漏,族长的威信就这样日渐消磨了。
最为稳妥的办法,是将各房话事人唤来,将事情的厉害关系讲了,从公中出些银钱,先做个小的,大约两丈的水车,打个样儿,让大家伙儿看看效果。
若真能将水送到高处,再向大家伙讲明真正制作时,大家负担的部分,以及后期的的利益分配。
毕竟身为族长,不想着为族人分利,终归会像戏里的老爷一样,根本干不长久。
挥挥洒洒老族长写了一大张,主要意思就是这些,又起身看了一遍,见各大项没有明显的遗漏,收拾一下,也就睡了。
从周慎澄家出来,楝树喜滋滋地回到家中,为了不让周边的人察觉到什么,连口哨也没有吹。
推开门来,那不着调的老爹还没有回来,这样也好,省得他在只能束缚手脚,反倒不能畅快起来。
回到家中的楝树也不再端着,吹着口哨去偏厦将一应的宝贝全拿了出来。
顾不得干不干净,将它们一字排开,摊在吃饭的桌子上。
其实穷苦人家,也没那么多的讲究,所谓吃饭的桌子,也就是堂屋的四方桌。
顺手将桐油拿来,然后挨个儿查看这些个宝贝:墨斗、刨子、锯子、木工尺、木钻、凿子,数目是对的,还有些个小物件儿,也都是全的。
或许因为心情格外好,楝树竟燃起了红烛,平日里一点油灯他也是不舍得多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