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接下天子诏命后,隐隐感觉有些不对。
因为自己虽名义上官至三品,但是朝中毫无根基,又没有朋党,如此从龙之功,怎么会落到自己头上呢?
不过天历帝素来看重高黎,故而他并未多想。
“我跟你一起去吧,我正好想回漠北看看。”铁心言道。
“太好了,我正好发愁呢。”高黎如释重负道。
“发什么愁?”
高黎两手一摊,无奈地说:“我没钱啊。”
“你钱呢?那么多军功,那么多人头,你还天天住我家里。”铁心没好气道。
“而且,这种事不应该礼部出钱吗?”
“赏给将士了啊……”高黎并无波澜的语气,仿佛在说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实际上还有一部分,被他分给了所剩无几的幸存梁王士兵,给他们用作盘缠。
毕竟这伙溃兵若无盘缠,难保又变成劫掠百姓的匪兵。
“礼部出的钱是公差的钱,我难得去一次漠北,想买点小特产怎么办?”
他看着铁心呆滞的表情,继续解释道:“你看,我确实经常亲自杀敌,可是战果终究是将士们打出来的吧。”
“我就是个在地图上划线的,总不能画了条线,功劳就全是我的了,那也太不要脸了。”
实际上,如果高黎早知道这么快战事就结束了,自己还有机会访问漠北,那么估计他会给自己留下一些钱。
因为漠北有一种特产,在中原地区是十分罕见的,那便是易于开采的天然碱。
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在历史上却直接影响了文明的脉络。
由于中东地区不缺天然碱,所以他们的文明与玻璃产生了较大的关联,毕竟碱能够降低石英沙的熔点,从而制成玻璃。
中原地区最近的天然碱实际上也不远,大概只距离核心区域一千多米,很可惜是方向不是东西南北,而是往下。
没错,地下一千多米。
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的玻璃产业走了另一条路,也就是用作仿制玉。
华夏基于陶器产生的炼丹,与西方后来经过玻璃这种惰性、透明器材改进的炼金(大约十五世纪后),从这里便开始源源不断地产生差距。
炼丹偶然发现的火药,终究在炼金演化来的化学中大放异彩,最终在这一方面,华夏文明陷入了落后。
铁心那双灵动的眼珠在眼眶里转了一圈,“好像有点道理,但是你凭什么要用我家的钱!”
“借用一下嘛,这个给你。”说着,高黎拿出了一条玉带,“正好我去当铺掌柜的也不敢收,就抵押给你了。”
“这倒是件宝物。”铁心接过了玉带,细细端详了起来,“等等,当铺不要,这是陛下赐给你的?”
高黎点了点头。
铁心忽地看向高黎招待自己用的杯具,发觉那些也是极为昂贵的礼器。
她很快接受了一个事实,那便是高黎对皇权毫无敬畏之心。
“别担心,又没有锦衣……”卫字还没说出口,高黎立马转口道:“锦衣玉食又多管闲事的人,谁管这个啊?”
铁心没有理会高黎的胡言乱语,仿佛已经习惯了。
“行吧,你此次出行我家出资,玉带我可不要,带我一起去就成。还有,这钱回头可是要还的。”
“一定,一定。”
松散部落起家的大元,礼节上远没有汉人王朝来的繁琐,故而准备工作也做得很快。
除了应备的仪仗、玺印、圣旨之外,只带了些盘缠干粮以作补给。
至于随行人员,则仅有仪仗队伍、高黎铁心以及几位天历帝的内侍。
当然,这些随行人员的补给是由礼部负责的,虽然元廷神经大条,也不至于大条到让使者自费的程度。
不过基于安全考虑,高黎调动了一百名阿速卫亲兵,护送他们一起北上。
少女坐在马车的驮马上,脸上没有远行前的喜悦,却似有几分惆怅。
微风拂过她的秀发,也拨动起她的心弦。
自己应该与高黎成婚吗?
那个不靠谱的老爹伯颜,还没到大都便连写了几封信夸赞这位素味平生的女婿。
恐怕也是喜欢的不得了吧。
这次真的推不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