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定之后,催促刘秀称帝的呼声再次高涨。
当大军南归至中山时,将领们纷纷再次劝进,然而刘秀却再次婉拒了他们的请求。
行至南平棘,将领们不甘心,又一次尝试劝刘秀称帝,但刘秀依然坚守初衷,选择了拒绝。
这一次,刘秀的拒绝让诸将们开始有了微词。
毕竟,这已经是第三次劝进了。
尽管“三辞三让”是王莽搞出来的潜规则。
但将领们觉得刘秀装得过于真实,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他们疑惑,你至少应该给我们一个暗示,一个眼神,告诉我们你的真实想法。
你这样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真的让我们很为难。
刘秀难道是真的不想当皇帝吗?
我们这些人跟随你出生入死,究竟是为了什么?
诸将带着疑惑和不满离去后,耿纯却独自留了下来。
他深吸一口气,对刘秀推心置腹道:
“大王,将领们之所以愿意抛家舍业,追随您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其实只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希望能够攀附您的威望,成就自己的功名利禄。
您一再推辞称帝,会让众人感到失望的。
如果不及早确定您的尊号,恐怕人们会由失望转为绝望。
一旦将领们失去信心和耐心,恐怕这支队伍就会四分五裂,再也无法凝聚起来了。”
耿纯的话打动了刘秀。
回想起当年耿纯为了跟随自己,甚至不惜烧毁家业,这种信任和期望岂能辜负?
刘秀开始认真考虑称帝的事宜。
当刘秀抵达部县时,冯异也匆匆赶来汇报工作。
在询问中原的最新动态时,冯异也趁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大王,刘玄的败局已经定局,兴复汉室的重任就落在了您的肩上。
为了天下苍生和将士们的期望,您应该认真考虑称帝的事宜,稳定人心。”
与此同时,一位名叫强华的儒者也从遥远的关中赶来。
他手中紧握着那部广为流传的谶书《赤伏符》,千里迢迢前来寻求刘秀。
当刘秀翻开书页,第一次亲眼看到那句预言时,心中也不由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激动:
“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这句话似乎进一步印证了刘秀称帝的天命所归。
在诸将的再次劝进和多方因素的推动下,刘秀终于点头答应称帝。
整个河北地区为之沸腾,人们的希望终于得以实现。
公元25年,六月二十二日
阳光明媚而灿烂,
在鄗城千秋亭的高台之上,三十岁的刘秀身披龙袍,正式继皇帝位。
宣布建元建武,并将新建的王朝国号定为“汉”,史称“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