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皱着眉听的吕安突然打断道:“你们所说的好像都差不多,老庄之心太过玄妙,文章中多次出现心一词,意会都能通,但解释却会出现前后矛盾。
子期兄所说无心听着倒是简单,但却更像是失意消极的癔症,叔夜兄所说都是圣人之心,怎么都不可能简单达到,但不管什么心,究其根本应该还是对道的认知不同吧。”
向秀叔叔眼睛一亮说:“没错,老庄之心只在表意,无法统一确定心到底应该怎么样,究其原因就是对道的解释太过玄远,以至于老庄自己都很难把握。
道,先天地生又不是物,不是物又怎么生物呢?道生所谓一二三后人也只是附会,谁能知道老子起初想说什么呢?能生有的这个无到底是什么?是所谓无即无有?还是元即原始?还是老子把微小到我们无法看到的东西称为无?若是无即代表无生有,而若是元和微却是代表有生有。
让万物生长变化的那个本质也是生长变化着的吗?如果也是生长变化着的,那它与万物又有什么区别?
《列子》里说‘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如果能让万物生长变化的本质本身并不生长变化,我们又怎么去认识它呢?
与其争论源头,不如认识能够认识的,汲取能够汲取的,体悟自然以当下的事实为依据。
我认为无不是彻底的虚无,而是一种类似于原始或者微小的让我们无法想象的某种有,而对于道,万物本身共有且不生不灭,但它并没有超出万物,是合于万物的,日用而不知,现于眼前而不识。
既然万物生化有个不生不化的根本,那这个根本就不应该用有生化的心来认识,只有无生化的心才能自然体会,所以无心反倒既是究竟又能具体把握,自自然然不用强作无为,所以人能得其所待就是逍遥,不需要再去努力追寻虚无缥缈的东西。”
父亲微微一笑说:“老庄玄远,我们也只是通过古籍来推测古人的思想,但思想毕竟是思想,没有实践修行的体悟就更加难以接近了。
其实强作无为并不矛盾,为无为虽是有为,但无为入手处必须要有为,天生无欲质朴的人能有几个呢?以有为入无为最后做到无为无不为,进而才能物我两忘。
你所说无心是想连无为也不为,自然无修而致无心,总觉得这不可能,人非草木,天然便有心,无心似乎是一种更大的用心,只能用思维去覆盖却无法真正实践,反倒是用心若镜是能通过修养达成的真实境界。
我觉得老庄的无或者道是超出万物之外,又长养了万物,并且不是万物却与万物合一,怎么说都无法说的完整,怎么看都没法看到全貌。
所以不能急着下结论,用心去修行实践,去感悟老庄所说的境界,才可能见老庄所见,听老庄所听,我们在这争论也没什么用,思维的争论没有结果,只有境界到了才会自然懂得。
我跟你说过,我确实见过仙人,所以我信上古之言,只是资质愚钝还无法真正体会仙人之境。
我看你所解是延续贵无论的,但你这么推理迟早要从贵无论变成贵有,因为无不可见不可推理,有倒是显得实际,把所有不可见不可推理的东西搁置,那只能是唯物而论了。”
向叔叔笑了下说:“叔夜兄要是愚钝那天下就都是蠢货了,其实我也发现了,以常理推测确实会有虚无缥缈之感,一不注意就会从贵无变成贵有。”
“正好你还有几章没注完,可以边注边想办法,今天为了你这《庄子注》我们必须要喝个大醉来庆祝,虽说跟你争显得我很小气,但不跟你争论实在忍不住,子期兄见谅,说实在的,此注解说玄妙、高远奇透,实在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哪里哪里,我驳叔夜兄《养生论》也没给你面子啊,没想到叔夜兄穷理尽性之人倒会顾忌我来了。”
“说起养生论,你驳养生论里不是推崇富贵吗?现在倒是又不一样了。”
“好了,别啰嗦了,我觉得你们说的差不多,大差不差,来,喝酒!”吕安拿起碗已经碰了过来。
我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总感觉没什么用,便泡在一旁的池子里消暑,听着他们一边争论一边喝酒慢慢睡着了。
他们的争论没有结论,文字和境界是两回事,所以父亲常说学文贵在实践,谁都无法确定谁的言论更加恰当,但行为可以,几年后世人便能知晓了,但我却宁愿父亲一直就那么惫懒的活着……
几天后陆陆续续有一些人来我家做客,因为跟那些人不熟,父亲并不让我去见客,我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但每次父亲脸色都不太好,转过头父亲已经在跟母亲商量着搬家了。
我不知道所谓要变天了指的是什么,但这氛围越来越紧张了,父亲要搬家我暗暗着急,那岂不是去不了那个忘忧谷了吗?
好在大阮伯伯给了我溜出去的机会,我找到剖生好好谋划了一番,打定主意要去探一次险,父亲说他遇仙的事让我心里一直很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