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1章 双城子(1 / 2)北明共和首页

谭启明、呼图刺、鱼塔、青山塔,吴超正、叶心宇一行人乘坐一艘飞剪船、两艘飞剪式福船从海里宝城出发,沿海岸南行。

重要的同行者还有使鹿部首领岔班莫,岔班莫是原来虎尔哈部落联盟的成员,是在冬天被李爱民在乌苏里江东岸地区收服的索伦部落。

虎尔哈部落联盟是反抗努尔哈赤打牲口之役最坚决、最后的一支野人女真势力,这些野人女真也被压缩到这偏远地区。

南行600公里,船队以7、8节的速度航行,每天航行16小时,在第五天到达一处海湾,这个海湾应该就是后世的大彼得大帝海湾,谭启明对这个海湾的名字非常的不爽,从新命名为大华夏海湾。

进入海湾就是宽阔的绥芬河入海口,绥芬河左岸就是低矮的张鼓峰,而绥芬河右岸却是两座城池。

是的在绥芬河右岸、在17世纪的古代世界,这里是两座城池,分别是富尔丹城与朱尔根城。

两座城池距离仅仅两公里,城池向北是兴凯湖与外兴安岭山脉,西面是牡丹江,南是图门江,而向东就是华夏海湾。

历史上即使到了1938年,从绥芬河入海口一直到图们江入海口都是中国的领土,是1938年前苏联军队击败了伪满洲国与日本人的联军,才让这片宽阔的海岸变成了苏联人的土地。

一个苏联侵略者看着抢夺的海岸,看着满山的梨花,一曲《喀秋莎》横空出世。

谭启明少年的时候也喜欢唱《喀秋莎》读书多了 ,知道喀秋莎的来历就不再唱了,感觉自己是被驴踢了,罗刹人抢到土地高唱《喀秋莎》,你一个被掠夺土地的跟着起什么哄,哎,不是自己被驴踢了是什么?更似乎是一个民族都被驴踢了。

1860年在《北京条约》中,大清帝国割让乌苏里江东岸、库页岛的时候,遭到的唯一抵抗就发生在华夏湾。

而抵抗的并不是大清帝国的军队,大清帝国的军队在忙着剿灭太平天国,抵抗沙俄侵略者的是矿工,在华夏海湾的沿海溪流、河水中,沉淀着大量从外兴安岭上叫流淌下的金沙,一千年来,最富于冒险精神的中原人就在这里淘金。

良好的气候条件、丰富的金矿沙,成就了双城子,双城子不但能种麻、种麦,甚至可以种植水稻,而绥芬河那些湍急的水里,闪耀着金沙夺目的光辉,你就会明白在千里无人烟的远东,在距离2公里的地方,竟然有两座城池。

而两座城池也并不是小小的城寨,后世的考古研究发现,每座城池的人口大约是30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