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 当战争来临(一)(2 / 2)天人芳华草稿首页

众人一起大笑。

宝玉马上严肃的说:“笑,笑,笑,还知道笑,一个个的不知道丢人哪。就你们这样的,还想好事儿。做梦去吧!”

高凌峰在台下看着宝玉:“报告大王,末将想知道,有什么好事儿?这好事儿如何才能轮到我等。”

宝玉欣慰一笑,点头表扬高凌峰:“这才是勇于任事的好将军。本王就直说了,我军要有板甲了,此板甲比半年前的那批还要精良,那是刀砍不断,箭穿不透,分量还很轻。想不想要啊?”

郭天启在台下抢先发言:“报告大王,此等神兵利器,我们第一军想要,全军都要!”

宝玉看着郭天启:“想要啊,本王还不想给了。你说怎么办?”

郎天胜:“那就打一架,谁赢了归谁?田将军、萧将军,你们说呢?”

田立信:“这个主意好。”

萧雪检:“就这么办!”

宝玉:“如此,那就比试比试!燕水之北,有赤方部落、大戒部落;西烽口区域,有黑踏部落、萧禾部落。每军出二个营,各自拿下一个部落,有没有问题?要是能拿下两个部落,有重赏!”

众将:“没问题。”

宝玉最后说:“到于哪个营不去,你们自己决定。孤走了!”

于是,台下各营炸窝儿了。

============

中军大帐内,杨翰林看着喧嚣的将士,就问宝玉:“大王何故如此,为什么每个军要留下一个营呢?”

宝玉:“我的国相啊,这个简单。

第一,要留下人手,保卫中都、保卫我们的根基之地。

第二,要从军官教导团中抽出人手组建第四军,需要时间。留守的这三个营,可以用来对抗练兵。

第三,甲胄、棉服就那么多,还做不到人手一套。”

杨翰林:“臣,一定尽力多做出些甲胄、棉服出来。”

宝玉:“国相,今年夏天的收成怎么样?”

杨翰林:

“回大王,夏收之后,已经有统计。

三年下来,沿着太白山下的条条河谷,用大王堵水盆的作业方式,再加上混凝土,已经修了十几座水库,开垦的土地都已经成为熟地,牛羊马粪堆肥沤肥的方法开始在全国推广开来,越冬的小麦长势都不错,预计亩产会有150斤以上,有的地方还达到250斤,全国已开垦土地达8000万余亩,产量会超过8000万担;齐洲人口来的已经不多,现主要是洛洲人口过来,那里遭遇了水灾、旱灾,时下国中总人口近300万人。臣的意思,接纳移民的速度,还可以加快,国中农田水利的潜力,还大有挖掘。养活800万人口不万问题。

国中已经新设立了10个县,按每乡2万、每县20万的标准进行设立。1/5的户口有牛有马,可以随时征兵10万人出战。

官员已经从燕洲大学堂的先生和学生中考核调任,吏员从曲村护卫队、商队和军中考核调任。天神部落老贵族已经进城,可以着手进行改土归流,加上各处收纳的草原牧民,人口近30万,可以分别设置五十几个乡进行管理。

曲村和燕洲的生意,今年上半年净利达2000万两,且还在增加。明年起,燕洲就有田税了,国库还能再富裕一些。

相关商队的护卫、船员等,已达四万五千余众。齐洲、洛洲的天然居许多已经改名,或将由伙计名义代管经营,他们的朝廷查不到什么根脚。

整个齐洲的汉水上游、大清河上游都牢牢握在我们手中。通往汉漳湖的地面道路已经打通,全用上了水泥,即使冬天,也能通行。神仙洞,已经按大王的意思,两头儿封上了。

另外,增良、增四也到中都了。想必增田、增水已经到了临清和曲村主持大局。

燕水河口的海东部落,已经归降,他们的新村已经全部建好。

从越洲找招来的百名工匠已经在靠近海东部落的海盐县住下,试验性的先造出几条船。按大王的指点,建了一个比较深的火窑,用于烘干木材。所以,造船速度很快。相应的水军招募,已经开始。据这些船工们说法,越州、吴洲那边,似乎也有旱灾,我国不妨从海路多招募些流民回来。

外务司和情报司的消息,柔然人同西边的不知道什么样的一群深鼻高目的军队打了几仗,那深鼻高目的军队战败了,还得了瘟疫。柔然人损失不小,不过,没受到瘟疫的影响。甘洲、洛洲受到些许影响,近期已经再度开放边境互市。想来,瘟疫已经过去。

我国守住西烽口同时,要快速收编燕水流域的所有部落,以免不必要的麻烦。

工部司下属的铁厂,已经用上了水利锻锤,出品更优质的板甲和穿甲箭头,不成问题,产量还在提高;水利纺织机已经做出来了,开始织布了。

海盐那边的盐厂,产量太多了,一时销不出去。倒是个问题。

全国已经开始接受银票,一千文对应一两银子,一百文对应一钱银子,即一百元纸币、十元纸币,相应的五十元、二十元、五元、二元、一元,都已经开始流通。足量的五元、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银元、铜钱儿也制作出来了,成色很足,商人和国民很欢迎。官府说话算数,百姓就很愿意使用银票。

......”

宝玉听着杨翰林的报告,事无世细,更在考虑战争哪天来临。

立国之战哪,不小心应对不成。等收拾掉燕水流域的所有部落,西烽口也该换防了,天神部落的老兵,毕竟还是太弱。

宝玉让杨翰林坐下,让他休息一会儿,问起了婚事:“准备什么时候结婚?”

杨翰林不好意思:“但凭兄长做主。”

宝玉:“是你和雪华要一起过日子,我这当大舅哥的,说多了也没什么用。兄长认为,在家人面前,就应该少些威严,多些柔情。王府变成官府,活着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杨翰林:“兄长说的是。我回去就找大公主商量一下。”

宝玉:“别叫公主了。以后,公主今年也是你的妻,直接叫名字。雪华也需要做个贤妻良母才是。”

杨翰林:“好,听兄长的。”

宝玉还想讨论些家长里短,就听人来报:“报!......报告大王,二月初二,龙抬头那一天,芷妃、悦她已经生了,一位小王子、一位小公主!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宝玉:“不聊了,该走了。其他的事情,国相看着办。孤要去看看你们的少主公了!”

中军大帐外,一片欢喜之声:“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最后是全军将士一片山呼海啸之声:“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

这么多年,一直在忙碌,宝玉想:‘这真不是人过的日子,人哪,不应该享受生活吗?什么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什么行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对于宝玉来说,只是经历,而不是享受。没时间享受。但迎接两个新生命的到来,还是令人无比喜悦的。’

雁门关的杨伏波,身体越发的差了,收到女儿有孩子的消息,也是一下子精神了好几天,都能舞刀型棒了!杨伏波很快派出杨致达悄悄出关去看望妹妹,杨致达也是受到了惊吓。

作为边关守将之一,杨致达对草原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当他看到燕地那成片的红砖绿瓦、到处是生机盎然的农田,牧民与农夫和睦的在一起吃饭聊天,真真的是被震惊到了。这哪里是蛮子生活的地方,这简直是人间天堂,临清郡的曲村也不过如此。

杨继自然也是收到了消息,知道自家女儿生了宝玉的长子,主母身份算是稳了,嫡子的身份自然也就定了。宝玉一系的大小势力,自然也就心定了一些。没办法,皇帝的儿子,在这个时代,就是国本!

杨夫人孙若薇叫回大儿子杨天智、二儿子杨天晖,也不管什么国子监督了,直奔燕地中都而来。

这母子三人,同样也是震惊的。杨夫人更是到达中都后,就不想走了,要留下照顾女儿。杨天智则是去了燕洲大学堂,留下做个教习;杨天晖去了杨翰林处,学习如何处理政务。

所以,两个孩子一出生,燕洲的第三势力开始萌芽!

坊间会出消息,说这位杨家丈母娘比较跋扈。明明国法里已经说了,燕洲没有奴隶,没有贱籍,更没有卖身契,这位女士小小的一个不如意,居然让侍女下跪,还想打板子......

虽说年号叫开元,大王说现在是开元7年,可统治阶层都知道,这个政权也就存在2年多。要不是大王比较会玩大基建,弄出水泥和砖瓦,修出水库修渠,这片地盘有了巨量的粮食产出,政权会废的很快。

后续消息又传了出来,大王和芷妃亲自向侍女道歉了,仕女被感动了,那哭的叫一个稀里哗啦。这位杨家丈母娘得知燕国法律确实是这么定的,大王都第一个遵守,也就老实了。

杨致达已经回雁门关了,说回去跟老爹杨伏波说说,努力让弟弟杨致通过来为宝玉效力。

杨天智带着燕地钱币给孙若薇看,孙若薇发现一元、五角、一角硬币全都能吹出声响来,而且中间没有小孔了。更有一、五、十、二十、五十、一百元的银票,上面有河流、麦穗、牧民、农夫、工匠的头像,就是没有燕王的头像。而且这银票用纸,是相当考究的配方,这天下没有能仿制的出来。更得知,这纸张,最初就是从曲村出来的。

杨天晖被安排在农田水利司,一直在各处考察。当他看到一座东西三四十里、南北二百余里的水库时,直想去泛舟、垂钓、做诗,心情是无比的舒畅。而这样的水库,在燕洲已经有了好几座,都是参照大王的堵水盆理论修筑的。

这些移民,刚刚来到时,一无所有,那就一半去开荒,一半来做工。开荒的三年不纳粮,做工的管饭有工钱。在这样的机制下,水库建成了,村落建成了,水泥路修遍了所有的县乡。大王说,这叫基础建设,要想富,先修路。顺带的,几乎平行的在燕水北岸连接数条支流修了条运河,国民称之为中都河。

杨芷兰是离开过中都太远的,这些从兄弟口中说出,也是越发认同夫君了。

杨悦溪则是有些闷,亲人都不在,夫君又经常出门,自己多少孤单了点儿。还好,有女儿了。

一个有儿子了,一个有女儿了,五个公主有侄子侄女了,宝玉回来,什么也插不上手,加上丈母娘,8个女人都能把人给烦死。丈母娘看女婿,是越看越喜欢,宝玉只想头抱完孩子抱媳妇儿。

这边抱不成,只能抱另外两个了。终究,宝玉也只是抱抱,因为海冬青和周紫薇也怀孕了。这就是娘家近的好处,他们有草原父母和商人父母的照拂,有亲人在身侧,比杨家姐妹安分多了。原本,他们就没预料到自己会被小姑子们看上,而且小姑子们对所有嫂子都特别好,予取予求的。

宝玉在考虑孩子姓氏的问题,最后想到贾、沐、刘,孩子想选哪个姓,就选哪个姓,可以田立信、杨翰林、曲村贾氏为首的移民派不同意,坚持还是姓贾;草原22家也不同意,坚持孩子姓沐。最后,杨翰林出了个意,取沐姓贾氏、沐姓刘氏,这样才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考虑到了历史文明的传承,兼顾了草原中原的文化和血缘认同。

燕王长子,沐姓贾氏,取名贾学思;燕王长女,沐姓贾氏,取名贾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