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湖前明月(1 / 2)驭诡录首页

时光如水。

江隗转眼已经休息了两天半。

经过这段时间休养,精神已然饱满,李清川同样恢复过来。

这两天状态不佳,不宜出行,因而江隗全心全意休养,每日除了买些吃食,其余时间全部待在骨灰堂养精蓄锐,等候神魂饱满。

根据李清川的说法,大概是此前吓得够呛,原本的尾巴都不敢在暗中监视。

附近乡里也视江隗为煞神,回回出门都唯恐避之不及,很多商户干脆暂且关门,唯有几家卖吃食的店铺心知江隗会来,愣是不敢关门——若是惹出不快,强行入门怎么办?

每次更加不敢收钱,无比乖巧。

江隗乐得轻松,反正出行在即,懒得解释。

他期间还出门了一次。

总算测试出召魂铃的具体次数。

召唤一次李清川便需要耗费三分之一神魂,需要四个时辰才能恢复完全,如若召唤两次,神魂进一步消耗,江隗会虚弱不少,要是召唤三次,神魂便消耗殆尽,意识散乱,几近崩溃。

简单来说。

如今他一天只能召唤李清川两次,第三次也不是不行,但是有极大的副作用,而且需要两三天才可以恢复过来,能不用最好不用。

除此之外,他还从李清川那儿,问到此间确实有增强神魂的方法。

神魂是修行者的基础。

境界愈高,神魂愈强。

江隗借机仔细问清楚了修行的相关事宜。

此间的修炼法门总体为八门八境,其中八门分别是剑、兵、武、墨、医、念、符、道,八门之间没有实力区别,只是风格与所长以及克制不尽相同。

譬如剑门专门习剑,倾尽所有,兵门则擅长各类兵器,以兵为长;

像是墨门则擅长机关奇术,手段神妙,道门便以五行道法为主,术法凶猛……

世间八门,尽不相同。

李清川一生习剑,自是入了剑门。

朝廷赠与的《正一纳元法》是道门手段,当前的人族大帝以道门入道,因而官家大多修行道门,当然强者悟性与天赋更好,往往不会独修一门,而是再兼修一门辅助手段。

诸如人族大帝便是主修道门,辅修念门,二者皆算是独步青云。

不过人精力有限,通常不会兼修第三门。

所谓八境,便是说这八门共有八个境界。

其中以第一境初境入门,第八境圆满登峰。

李清川生前独喜剑门,多年前乃是第二境巅峰,后来辗转来到龙山县,由于丢了一臂,又没有师门引导,一生不得突破。

死后不受肉身拘束,魂魄受到召魂铃增幅,反倒随之突破,来到剑门第三境。

右臂也长了出来,随心所动,实力更胜当初。

第二境的实力其实已然不俗,诸如司马洋那两位朝廷命官都是道门第二境中期,胜过凡人无数,不过远不如剑门第三境李清川,故而被一剑秒杀。

境界越高,神魂也会随之增长。

江隗头一次接触修行手段,颇感惊奇,因而问了李清川不少问题。

比如剑也是兵器的一种,为何不算作兵门?

李清川的回答是:

“剑门本是兵门的一种,修剑者亦是兵门中人,然而人世万年,沧海浮沉,三千年前,剑祖凭借手中一剑,以剑入圣,步入第九境,故而创立剑门。”

“不是说只有八境么?”

江隗更加不解,追问了一句:“难道所有修行法都是一些祖先创立的?”

李清川神情敬仰,不可置否:“八门八境不过是对你我这般俗人而言,超脱者可自成一派,步入传说之中的第九境,天下尊圣,这般人物当可开宗立派,诸如剑门起始,其余七门亦然。

“若是有圣人以拳入道,专修拳法,当然也可以开设拳门……

“不过这第九境的圣人数千年也难出一个。”

他摇了摇头,声音格外尊敬:“对于大多修行者而言,循规蹈矩,跟随先人步伐,修炼至八境已是极限,故称八门八境。”

“原来如此。”

江隗恍然,想起那些第九境的圣人,不禁神往,忍不住再问:“我们人族大帝是第九境么?”

李清川解释道:“大帝尊号煌帝朱炎大帝,控火无双,步入道门第八境巅峰,念门第八境后期,年逾八百,寿元尚丰,乃人族第一人。世人皆说朱炎大帝突破第九境,指日可待。”

他说到此处,神色微妙。

“如若朱炎大帝破了第九境,反倒成不了我人族大帝了,不知为何,凡是第九境入圣者,罕有出手的记录,几乎全部隐姓埋名,鲜少出世。

“有人说这是因为圣人出手,天地动荡,因而都约定俗成,不会轻易出面,却还有人说,时过境迁,圣人们都已经在时间长河之中,化作一抔黄土,毕竟人族有三千年不见圣人了。”

江隗闻言,更感新奇。

上一位第九境圣人,居然还是开设剑门的剑祖。

但是他毕竟实力低微,这些事情较为遥远,真假难辨,因而就算心有好奇,也没有再问。

有此概述,他也算明白此间的修行之法,首先要选择一条路入门,因此这两日除却休息,基本都抱着那本《正一纳元法》研读。

怎奈天赋有限,始终不见门槛。

眼下火烧眉毛,不好太费心神。

这一日午时,江隗看那《正一纳元法》看得愈发烦躁,索性扔在一边。

反正有召魂铃护身,轻易不会遇险。

两名县令仅仅是第二境,估计大部分人都不会是李清川的对手。

要是李清川都解决不了……

他一时半会也不可能修炼至第三境,更非对手。

关键无处入门,痴看纯粹是浪费时间。

他看了眼里屋,隐约听到写字声,会心一笑。

李怜这两日倒乖巧得很,这孩子自幼受到李清川夫妇的严格管教,每日公孙娴都会亲自上课,在家上私塾,如今尽管没了母亲,却也认得不少字,一个人便可以默默练字,一练一天也不嫌累。

练字的纸,全是乡里的好心书铺“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