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长孙无忌未上朝,众人还奇怪着,便有一旦任命在朝堂之上宣布。
齐国公长孙无忌任幽州郡守。
给出的理由也很清新脱俗,那便是罗艺叛逆刚平定,幽州百废待兴,需要有一位肱骨之臣去治理,安抚民心。
可谁不知道,这属于降职了。
长孙无忌任吏部尚书可是正三品,而一方太守也只是从三品。
从京畿之地调任地方,这已经属于降职。
何况正三品和从三品差了一个等级。
很多人猜测是不是长孙无忌做错了什么事。
然而原先吏部尚书之职由杜如晦兼任。
这项任命倒也正常,毕竟一时间吏部尚书一职空缺,对朝堂肯定不好。
杜如晦又是李世民的心腹,身兼数职,也是常理之中。
下朝之时。
杜如晦在宫门处拦住了李承乾。
“太子殿下,想必孙神医来府上为某诊治,是您的意思吧?”杜如晦一脸笑意。
自己身体不好,太医署的太医也不是没看过。
可一直也不见好。
这两日,被孙思邈诊治过后,杜如晦感觉自己似乎好了些,这才过来感谢一番。
李承乾挑了挑眉,倒不意外杜如晦会知道。
满朝文武都知道孙思邈现在住在南崖村,时不时在长安城出现,宣传卫生防疫的事情。
无缘无故孙思邈也不会去杜如晦府邸,肯定是有人请过去的。
要是陛下,昨日恐怕就说了。
陛下没有说,只有太子殿下的可能了。
虽然不知道太子殿下为何会关心自己,或许是拉拢,可看着眼前的太子殿下年仅十岁,一心扑在自己的产业上,对太子所做的事似乎并不感兴趣。
这就让杜如晦疑惑不已。
说是来感谢,很多的是试探。
想通了以后,李承乾微微一笑:“蔡国公,你可是大唐柱石,一定要养好身体,为百姓为官,为大唐出力。”
“要是你要是因为身体缘故不能参与国事,那是大唐的损失,百姓的损失。”
“孤相信蔡国公,这点小事不必放在心上,还望多修养身体,能够看大唐盛世。”
说着,李承乾也没有停留,一步便跨出了宫门。
独留杜如晦一人在原地发愣。
他自己都没觉得有如此重要。
大唐柱石?
为百姓做事?
看大唐盛世。
不得不说,这几句话杜如晦激动不已,感觉这辈子值了。
抖动着嘴唇。
就连陛下都未如此夸赞过他。
“克明,你怎么站在这儿?”缓步过来的房玄龄好奇的问了一句。
杜如晦回过神,看着房玄龄一阵开心:“玄龄,让我们一起见证大唐盛世,哈哈哈。”
一阵大笑,杜如晦走路带风的前往三省去上值了。
弄的房玄龄一头雾水。
大唐盛世?
“这克明怎如此说?难道听到了什么消息?”喃喃自语一番,房玄龄看向了不远处的马车。
这不是太子的马车吗?
难道是太子和克明说了什么?
房玄龄眼前一亮,朝杜如晦追了过去:“克明,等等某,等等。”
……
王泉驾着马车回东宫的路上。
“殿下,陈管家传信来,说考卷已经批复完了,是否送勋贵子弟们回府。”
“哦?”李承乾没想到这么快。
大唐第一次另类考试竟然结束了,连考卷都批复完了。
“成绩如何?”
王泉想了想,从袖子中取出了陈管家托人送来的一封信。
里面写了什么,他也不知道。
“这是陈管家让人送来的。”
李承乾接过了信,打开发现里面是十张纸。
密密麻麻的名字。
第一眼看过去,就发现了第一行的名字。
李二蛋,总分:195。
所有的孤儿都冠了李姓。
因为只考了两门,所以总分也就是两百。
李承乾满意的点了点头,古代都不缺少聪明人,虽然考了两门,但也能看出来,都学的不错。
第一张纸,是一百个名字,都写了分数。
第二张,第三张……
一一看过去。
李承乾面色凝重了起来,发现这只有一千人的名字,而熟悉的名字却寥寥无几。
出了前一百有长孙冲、李泰、李恪的名字之外,后面的九百到一千名,勋贵子弟不超过十人。
送过去几十号人,前一千的人数不过十一二人。
这……
也不是李承乾一目十行,而是勋贵子弟都被用红笔画了出来。
这也是陈管家特意而为。
回到东宫。
李承乾一掌将成绩单拍在了凉亭的石桌之上。
喊了声:“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