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隆政变前后,太平公主屡次立下大功,在朝中的权势地位更加突出显赫,唐睿宗李旦经常同她商量朝廷中的大政方针,每次太平公主入朝奏事时,都要和李旦坐在一起,交谈上一段时间,兄妹关系十分亲密。有时太平公主没又上朝去拜见,李旦会专门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征求太平公主对朝局上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日常处理政务中每当宰相们奏事的时候,李旦就要询问:“这件事和太平公主商量过吗?”接下来才问道:“与三郎(唐玄宗李隆基)商量过了吗?”在得到宰相们肯定的答复之后,李旦才会对宰相们的意见表示同意。在这样的背景下,凡是太平公主想干的事,李旦几乎没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迁或降免,全凭太平公主的意见,经过她的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大臣们更是数不胜数。
一时间太平公主手中掌握的权势甚至超过了皇帝李旦,所以朝中的大臣们开始对太平公主趋炎附、曲意逢迎。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三人都受封为王。太平公主的田地和园林遍布于长安城郊外,她在收买或制造各种珍宝器物时,足迹甚至到了遥远的秦岭和巴蜀地区,为她运送各种宝物的人在长安城中络绎不绝,太平公主在日常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也处处模仿宫廷内的排场。
这时的唐睿宗李旦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想让他们姑侄俩化干戈为玉帛,和平相处,以避免伤害到任何一方。而太平公主认为太子李隆基还很年轻,一开始并没有把太子放在心上,不久之后又因为惧怕太子的英明威武,转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长期保住现有的权势地位。太平公主屡次散布流言,声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李旦颁下制书晓谕警告天下臣民,平息各种流言蜚语来化解二人之间的矛盾。太平公主还常常派人监视李隆基的所作所为,即使一些细微之事也要报知李旦,此外,太平公主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很多耳目,这使得李隆基心里感到十分不安。
公元711年(景云二年),太平公主同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成朋党,想加害于太子李隆基,指使她的女婿邀请韦安石到自己的家中来,想要找机会加害李隆基,韦安石坚决推辞,没有答应。原来,在此之前唐睿宗李旦已经秘密召见过韦安石,对他语重心长的说:“你是朝廷仰仗的重臣,朕听说朝廷文武百官全都倾心归附太子,你应当对此多加留意。”言下之意便是说太子李隆基暗中拉帮结派。韦安石听了后回答说:“陛下是从哪里听到这种亡国之言的呢!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主意。太子为宗庙社稷立下了大功,而且一向仁慈明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实,希望陛下不要被谗言所迷惑,这样朝政才能安稳呀。”李旦听过这话之后十分惊异,说:“朕明白了,今后不要再提这件事了。”当时太平公主正在帘子后面偷听他们君臣之间的谈话,事后便散布各种流言蜚语对韦安石横加陷害,想把他逮捕下狱严加审讯,多亏了郭元振的救助,韦安石才得以幸免于难。
太平公主还曾乘坐辇车在光范门内拦住准备上朝的宰相们,强行暗示他们应当建议皇帝改立皇太子,在场的宰相们全都大惊失色。其中,宰相宋璟大声质问太平公主说:“太子为大唐社稷立下了莫大的功劳,是宗庙社稷的主人,公主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
这一年的秋天,李隆基一大早就来到父亲李旦府上商议政事,到了之后,发现李旦才起床不久,正在婢女的侍候下梳洗整理妆容,便独自到前厅坐下,在等待父亲事后,李隆基不经意中抬眼向门外忘去,秋日清晨的阳光格外耀眼,把门外廊道中红彤彤的柱子照的格外耀眼,花园中鸟语花香,看着眼前这一副生机盎然的景象,李隆基竟不知不觉中走了神,想想自己和父亲这些年来多舛的命运遭遇,更不知道以后父子二人的命运又将会怎样,一想到这里便不禁黯然神伤,这时李旦走了出来,说道:“让三郎久等了”。忽然缓过神的李隆基忙答道:“不打紧,我正才坐在这里等候父亲呢,只是看到窗外平常的景色今天显得格外美丽,不禁就走了神”。“哈哈哈哈……”父子二人在一阵笑声后进入了主题。不一会,政事已谈论完毕,出门后走在刚才让自己脑中浮想联翩,才看到的花园里,李隆基忽然觉得心情格外舒畅,便召集了几个手下随从,决定出宫到南山上打猎,由于心情大好,快马加鞭的李隆基很快便将随从甩在了身后,不断的追着远处闪过猎物的影子骑马疾驰,忽然,骏马正在疾驰的时候,从前边穿过一只狐狸,李隆基骑着快马来不及闪避,便猛的拽了下胯下马的缰绳,但这一下,马着实受了惊,忽然不受控制,向远方飞奔而去,李隆基也只得无奈随着骏马向远处随意狂奔,就这样,一人一马跑着跑着早已不知跑到了哪里,转眼间竟跑到了一户百姓家中。只见,院中几个年轻书生正坐在院子里饮酒聊天,大家看见忽然进来了一个陌生人,只见此人衣着华丽、器宇不凡,举手投足见显然看上去像个大人物的样子,便也都客气地起身作揖,礼貌问候,请他一起坐下来饮酒,李隆基也没客气,大大咧咧的坐到了主位上,书生们并不知这就是未来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其中一人见他毫不客气的坐到主位上,毫无谦让的意思,便不高兴地说:“这位兄台,我们正在行酒令,如果你能玩行酒令,那才能跟我们一起喝酒。”李隆基问:“那就请兄台说说,怎么个玩法?”书生回答:“那就以大家祖上官职的大小排位,谁的祖上官大,谁就坐上主位的位置,先喝酒。”李隆基听了后自然发笑,说:“那你们把酒端过来吧!”几个书生不情愿的说道:“我们才讲了行酒令的规则,兄台你还没有说你祖上是什么官职,这样就喝酒,似乎不妥呀!你就先说说你祖上做过什么官吧。”话才说完,李隆基自己端过酒杯一饮而尽,深沉地说:“我的曾祖父是天子,爷爷是天子,父亲是天子,我自己自然也就是太子了。”话还没有说完,几杯酒下肚后,他已经骑上快马飞驰而去,几个书生看着眼前的这个人都呆住了。
延和元年(公元712年),一位懂天文历法的大臣向唐睿宗李旦进言说:“陛下,彗星的出现往往都标志着将要除旧布新,再说位于天市垣内的帝座以及心前星都有变化,这都预示着皇太子应当登基即位呀。”李旦听了后说道:“果真是这样,将帝位传给有德的人能够避免灾祸的话也未尝不可,我决心已定,将皇位传给太子。”太平公主和她的追随者们知道李旦准备将皇位传给太子李隆基后,都极力谏阻,认为时机不够成熟,现在还不能够禅让皇位。如果一旦将皇位顺利传给了太子,那么太平公主手中掌握的权利一定会受到制约。李旦说:“当年中宗皇帝在位时,一群奸佞小人专擅朝政,上天屡次用灾异来向他们传递警告的消息,朕当时请求中宗皇帝应当选择贤明的儿子立做皇帝,以避免不必要的灾祸,但是中宗听了我的话之后很不高兴,朕也为此担忧恐惧,以至于几天吃不下饭。朕能够劝说中宗皇帝在适当的时机主动禅位,而自己却做不到这一点,这样的话,还怎么能够让人信服呢!”于是,唐睿宗李旦在当年八月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自己则退为太上皇,并改元先天。
当时,虽然李隆基已经登基作了皇帝,但太平公主依然仗着自己的哥哥太上皇李旦的信任,在朝中仍拥有很大的势力,朝中的七位宰相中有五人出自她的门下,文武百官也都大多依附、追随着她。仗着自己在朝中的势力,有恃无恐的太平公主竟然公然提出想要废掉皇帝得建议,因为宰相陆象等人提出反对意见而没有成功。后来,太上皇李旦有意派李隆基出京巡边,但最终却因为其他原因耽误后延期了,只能将皇帝巡边的日期改到了第二年的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