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莱尔(1 / 2)山有蝉鸣首页

“这里总共是4658块,再扣掉下个月的房租1000,那么就是还剩下3600多,唉,安子,这可怎么办啊?”

昏暗的出租屋里,杨守安和阿四围坐在简陋的板床上,面前摆放着他们的全部身家,就连一块、五块面额的钞票也都计算在内。

西湖路夜市关闭后,杨守安他们没有了固定的摊档,为了消化积压的库存,只好做起了“打一枪、换一地”的买卖。

两个人起早贪后,各自背着个黑色的四方大布袋子出门,然后穿梭在番禺市桥、大笪地、将军东等集市当中,一边躲避管理人员和本地摊主的驱赶,一边叫卖着已经过时的衣服。

为了省钱,杨守安和阿四基本每天就吃一顿饭,能用脚走的距离绝对不坐车,别人讨价还价的时候也不再“坚持原则”,只要不亏本,啥价钱都卖。

可就算已经做到了这种程度,收入和支出不平衡的困境依然无法扭转。

广州每天涌入的小商小贩成千上万,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服饰行业,大家伙比价格、比款式、比质量,想破了脑袋都不一定能在市场上分一杯羹。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香港新流行起来一款服饰,不出一周的时间,广州街头的摊档上必定会出现同款,而且价格只有正品的十分之一。

如此“内卷”,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幅抬高了消费者的眼界和预期,像杨守安和阿四手上这些半年前的“旧款”服饰,不要说赚钱,能半价出手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了。

“实在不行只能把房子退掉一间,就把仓库留下,我们两个晚上打个地铺,这样还能省下一半租金。”

“对了,阿四,让你去批发市场那打听其他门路的事情还得抓紧,只要能把手上这批货处理掉,小亏一点也无妨,我们现在缺现金,只要这口气能缓过来,就可以去找靠谱的集市重租个摊档。”

相比于整天唉声叹气的阿四,杨守安依然强迫自己保持着基本的冷静和对未来的希望。

其实原本阿四并没有来广州做生意的打算,他完全可以和云阳村的其他村民一样,住进政府安排好的新房子,然后在当地找个工作,按部就班的过日子。

可就是因为杨守安的一句话,便为了兄弟两肋插刀,掏出自己所有的移民补偿款,义无反顾地来到了陌生的城市打拼。

所以就算已经满脸疲惫,浑身每块肌肉都在酸痛,杨守安心里也绝没有冒出过放弃的念头,他的这份倔强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之前的十几年他在和大山斗,而如今则是要再次向命运发起挑战。

“批发市场?对了对了,前几天我去找过之前批发给我们衣服的江西佬,这家伙精的很,不肯低价回收。但听到我们是从三峡移民过来的后,就给我找了张名片,说这个老板也是从三峡那里出来的,现在服装生意做的很大,兴许能帮上我们的忙。”

说话间阿四开始在墙角一堆脏衣服里疯狂翻找,花了好久总算是搜出一张已经皱巴巴的名片,上面写着一个名字,还有一串电话号码。

第二日,沙面南街1号白天鹅宾馆的咖啡厅里,杨守安和阿四见到了这个“做大生意”的黄老板。

“哎呀,幸会,幸会啊,没想到两位小兄弟这么年轻,就已经在广州混的风生水起了,哈哈,来,你们要喝点什么?咖啡,还是茶?”

黄老板大腹便便,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个惹眼的碧绿翡翠戒指,右手则是金光灿灿的劳力士手表,一举一动尽显豪气。

相比之下杨守安和阿四就像两个刚从山里出来的乡下孩子,被五星级宾馆的奢华装修和昂贵的饮品单弄得局促无比,只能连连点头,用“都行、随便”这样的字眼来掩饰尴尬。

“这么说来你们是巫山县下面的村子,哈哈,我老家奉节县的,离你们那不远的,小时候还老去大宁河游泳呢,唉,一晃眼啊,都快三十年了,没想到造大坝还要把村子都淹了,这下是真的回不去喽。”

一杯咖啡下肚,双方很快就找到了共同的话题,这是杨守安和阿四在广州一年多来第一次碰见老乡,亲切感涌上心头,也就顺势把自己遇到的困难统统吐露了出来。

“这点小事,放心吧老弟,我在康乐村那认识不少开服装厂的老板,他们经常会回收一些旧款式的衣服,然后简单修改就能变成新的,你们刚刚说手上有多少件?一千多?哎哟,这点量哪能叫库存啊,我这几天就帮你联系,直接让他们一口气全给你收了,价钱什么的好商量,保证你不亏本。”

黄老板的爽快和热情让杨守安感动无比,他当场就留下了自己BB机的号码,并且执意要亲眼看着对方把号码存在了摩托罗拉里才心满意足。

挥着手目送黄老板的雅阁车绝尘而去,阿四才终于露出了“痛心疾首”的表情。

“三杯咖啡要一百多块,这玩意有啥好喝的,苦的要死,还不如一块钱的亚洲沙示,安子,他这么大个老板,你干嘛抢着买单啊?那个毛爷爷出去的时候哦,我的心都在滴血。”

杨守安轻笑一声,拍了拍身边好兄弟的肩膀,在他看来,三杯咖啡换一千多件旧款衣服的出货,从而盘活手上的现金流,天下简直就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了。

回去的路上两人步子难得的轻快,甚至还总结了一下之前生意失败的经验教训,同时谋划着要去哪里租个新的摊位,好好摩拳擦掌,誓要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提心吊胆”的等待并没有持续太久,三天之后黄老板便传来了一条信息,正在番禺市桥摆摊的杨守安连东西都顾不上收,寻了个公用电话亭便打了过去。

结果“喜忧参半”,黄老板在电话里洋洋洒洒说了二十多分钟,总结下来就两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