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训练不光是教官们遭罪,士兵们感觉也在遭罪,一个个成天累的苦不堪言。
这个时代的军队三日一操五日一练那都算的上强军了,为什么?因为营养跟不上。
在这个老百姓普遍只吃两餐的时代,当兵操练是很费体力的运动,晚上如果不补足营养的话,第二天根本就没有精神干别的,连站队列都费力。
而且除了饭食之外,最好还要有蛋白质和盐分的补充,通俗来说就是要多吃肉,草原民族的士兵多数比较强悍与他们的饮食也有一定的关系。
想想也是,一个从小杀牛宰羊的孩子与一个从小吃五谷杂粮的孩子,在体质和思想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像李宣小时候就连鸡都没杀过,更别说牛羊那种大牲口了。
刘季述现在充任李宣的军需官,一般采买什么的都是他来负责,可是这新兵头一天的粮食消耗也将他吓了一跳。
不算辅兵和其它兵种,就是参与集训的一万八千多人,一天消耗的粮食达到了将近四百石,一时之间,颇有长安米贵的趋势。
也幸亏现在李宣有点家底,要不然就这么消耗谁也受不了,所以后世军事界公认的一句名言,打仗打的就是钱!
关中人愿意吃面食,晚上的主食就是黄糜子馍馍,刘小二一顿能吃八个,但是教官不让多吃,倒不是怕他吃那几个馍馍,主要是怕他肠胃受不了,最后比拳头还大的馍馍让他吃了六个,差不多也有个八分饱。
其实刘小二已经很心满意足了,参军之前,他印象里就没怎么吃过晚饭,赶上年景好的时候可能过年时能吃上三餐,平日里都是两顿饭。
如今不但管饭,而且是三顿饭,早上是稀饭配馍馍,稀饭管够喝,中午、晚上都是糜子馍馍,听说隔三差五还会整点面饼之类的改善一下。
这要在以前的长安城,一般的地主家吃的都没有这么好,起码在延康坊刘小二没听过谁家吃的这么好过。
考虑到长安城将要面对的粮食问题,李宣这几天也没干别的,一个劲的使用秘籍兑换食物。
系统默认的食物是粮食,但是李宣注意到其实也可以换成肉食的,这样对于士兵的身体素质的改善会有很大的提高,唯一的问题就是天越来越热了,肉食的存储会比较麻烦一点,没有储存粮食那么方便。
而且长安附近没有产盐地,最近的盐池也在兰州以西,如果长安是产盐地,那么李宣还可以做做牛肉干加工什么的,可是如果食盐全靠买卖的话,那就比较麻烦了,万一周围的藩镇来个物资封锁,那长安城可就危险了。
别看李宣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好几天了,可是一大堆事情千头万绪的,都需要从头梳理。
原来的这个李儇基本上就是一天只顾着自己吃喝玩乐的主,什么天下什么江山都弃之不顾。
哎!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要是穿越过来当个昏君也就罢了,可偏偏李宣还想那么励精图治一下,那就要付出代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