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这时代的南方(1 / 2)新朝大司农首页

仔细看完了五个人的专职技能,王俊也不得不承认这些都是挺实用的。虽然看起来没那么高大上,但只要物尽其才,人尽其用,想来也差不到哪去。

怎样指挥调度这五个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不过……”

“貌似我得先有一块地?”

王俊心里想了想,觉得这事情倒不是太难。

大新朝早在多年前就致力于徙民边地,大量屯田,尤其是江南人烟稀薄之地,倾注的力量尤为巨大。凡南迁之民,均可以三十税一,假租王田,一夫百亩不敢说,但一户百亩却是南方常态。

事实上在汉时,整个南方都还属于老少边穷地带。到汉末,中原人口六千万,而产粮不过十二亿石,平摊到每个人头上,不过是五百多斤粮食,再算上国库官仓里屯一些,豪强地主家再屯一些,最后其实连五百多斤粮食都没有。

这还得是风调雨顺的大丰年。

一旦碰到天灾,粮食减产,本来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老百姓就更加难过。于是各地盗贼四起,愈演愈烈,直至天下动荡。

这也是为何多数王朝末代,总会有各种天灾的原因——不是因为末代有天灾,而是有了天灾就走向了末代。试想一个王朝由建立开始,最初地多人少,官府只需要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自然而然就能走向盛世。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事实上官府并没有做什么,或者说就算胡搞乱搞、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如孝武皇帝,只要老百姓尚有一口饭吃,就没事。而到了王朝末代,人口激增到饱和程度,所产粮食堪堪糊口,一旦遇上灾年,不管你皇帝多么英明神武,也逃不过亡国的结局。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可不是说说而已的。

西汉末年人口六千万,到东汉初期仅剩两千多万,难道那三千多万人口全都是被打死的?而从光武中兴到黄巾起义,人口又过了六千万,说什么黄巾起义是因为宦官乱政卖官鬻爵,妈-的卖官鬻爵和老百姓有什么干系。就算不卖官,不鬻爵,放着大汉王朝举孝廉的察举制度,贫民百姓还想当官不成?不管卖不卖官,官总是士族子弟在当,卖官给士族,还能给中央财政添砖加瓦哩。

真正导致农民起义的,无非是天灾人祸,颗粒无收。

历来谈亡国,皆离不开土地兼并所引发的社会矛盾问题。实际上不论盛世也好亡国也罢,总是会有贫富差别,一旦到了人多粮少的时候,自然是谁穷谁挨饿。都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历史必然,而这个所谓必然,归根结底就是人口与粮食的问题。

试想后世若没有计划生-育与杂-交水稻,会发生什么鬼故事?

当然,六千万人口现象只针对于两汉,后面出现的新作物——类如红薯土豆玉米之类的朝代,不在此列。至于之前用狗尾巴草填饱肚子的时代,也不在此列。

而因为历史的偏差,大新朝立国至今,并未发动太多的战争,自然也就不像东汉初那样仅剩两千多万人口。

六千万人口尚在,甚至更多,就只能恳边移民,大量屯田了。

南部大开发,应运而生。

事实上,相比于当年孝武皇帝屯边西陲,南方各郡这些年的粮食产量正在稳步提高,虽然目前还比不上中原腹地的大州大郡,但架不住还在不断开垦的田地,也算是潜力无限。

也就是说,现在南方有田,官府也能以低额税收租给平民,以此鼓动更多的流民百姓南迁。

但关键在于,王俊的前身,实在是信用破产臭名远扬,想必官府也不会把王田租给一个好吃懒做的无赖吧?

想到这里时,王俊不由得笑骂了一句,说来这穿越的身份,不仅没给自己带来丝毫优势,反而处处受制。

至于找亲戚担保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