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雪看着这群孩子们这么欢快的跑了出去,也不禁摇头叹气:“这群孩子。这么好的机会,却还是想着玩。”
这时候溪玦开口了:“这不是很好嘛?孩子们想玩,就表现出他们喜欢玩的样子。这不正是其文不掩质吗?
要是这个年纪就少年老成,那要么就是天赋异禀。要么就是文以掩质。那时候你就更应该头疼了,头疼怎么教他们诚于中,形于外。
人不应该是觉得自己应该做某事,而是自己愿意、想做某事。人要端正的哪里只限于行为呢?更重要的是心的端正啊。
所以在他们这个年纪,首先学诗言志,才是最正确不过的啊。”
沐析洁点点头,道:“是呀,溪玦说的不错。夫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教育孩子,也是要培养他们的兴趣。
而不能矫枉过正,把我们认为对的事都教给他。这样反而会让他因为被强迫而厌恶学习。
即便是没有厌恶学习,也很可能会把学习看成一个功利性的东西,不仅没能学到诚于中形于外,反而变得虚伪。
咱们教孩子学习的时候,就要像夫子那样因材施教。不强迫,不强求。自己所讲的,不要求弟子们完全掌握。而是让弟子们主动地学习。依照他们各自的资质不同,所得也就不同,而不是强求他们将自己所讲完全呆板的记住。
当弟子们对于老师所讲的知识有疑惑的时候,也要让弟子主动提问,自己再去予以解答。
这样弟子们即便在离开老师的时候也会能够自己去学习。即便没有外人硬性要求,他们自己也会自觉的把知识运用在生活中。
儒家的学问不是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那样只要运用娴熟了就算是好的。
如果不能做到诚于中形于外,这样的话他们也就是连做学问的基础都没有打好,又如何学到真正的知识呢?”
张晨雪叹了口气,无奈道:“好啦好啦,我知道啦。我不生这些孩子们的气就是啦!”
这时候溪玦又道:“你这样就对了。其实,小弟今天所讲的《诗》,也不是对所有孩子都有好处。有这份天分的孩子自然能够听懂并有所收获。说不定将来有机会进入太学深造。
而没有这份天分的,一辈子也就是在乡间劳作了。学习那么多知识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呢?只是给了他一个卖弄学识、与人炫耀的机会罢了。”
张晨雪苦笑:“我又何尝不知道呢?确实,我们张氏一族即无儒门家学,先祖又未曾建立了功业。大多数都只能在乡里专事农桑,学习这些深奥的儒门知识大抵是用不到的。
可我就是忍不住的盼望着我的这些子弟女弟里能出一个天资出众的,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将来成就一番艺业啊。也好让我张家也能出一个贵人啊。”
溪玦笑道:“这又有什么好愁的?张五哥不就是因排兵布阵的本事被郡守大人看重吗?
与其教这些乡学还没学完,前途未卜的孩子,倒不如让张五哥多读些书。
到时候争取让郡守大人对他另眼相看,也聘他个吏员当当。等到朝廷举孝廉时,说不定就被郡守大人推举到朝中当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