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老族长(1 / 2)启明天下首页

徽州府土地肥沃,雨量丰沛,物产丰饶,是十分适合居住的好地方。正因为地方太好了,历朝历代便有许多人迁徙过来,导致人口太过稠密,以至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自本朝成化年间以来,不少人不甘看天吃饭,开始走上了经商谋生的路子,整个徽州地区借助毗邻苏杭的优势,商业之风渐渐兴起。

到嘉靖初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隐隐形成了后来在明清两朝大放异彩的徽商的雏形。

婺源是徽州六县之一,经商之风也是十分普遍。

李家村位于婺源城外十来里处,百八十户人家,大多数姓李,原本家家户户种地,但如今村里纯正的农户已经不多了,大多把地租给别人种,自个则搞些副业,有的进城做小生意,有的在外面跑买卖,把婺源的茶叶,雪梨,砚台等特产源源不断的销往外地。

贞娘的家公李继宗原本也是一靠天靠地吃饭的农户,老婆死的早,中年后在婺源城里开了一间肉铺,凭着几分机智,养大了两个儿子,还积攒了一份家业。

牛车大约行了一个时辰,到达了李家村边。只见一处郁郁葱葱的茂密树林中嵌着一间间白墙墨瓦的屋舍,村前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小河前面是一大片一望无际的水田,波光粼粼中数不清的稻苗在迎风摇摆。

村后则是大片的油菜花,一直延伸到山脚下,蝶舞蜂扰,花香阵阵,宛如无边花海。

“真是风光绝美啊!”李尘暗暗赞叹。

贞娘没有让牛车直接进村,吩咐小舅驾着车沿着村边一条小道到了一处山坡上。这里坟头林立,埋葬着李家的历代先人。

贞娘带着李尘上了山坡,寻到夫君李大孝的墓前,先是痛哭着述说了一番,然后拉着李尘磕头。磕完头,点了香,烧了纸,洒了酒水,又哭了一通,方带着李尘下了山。

牛车进了李家村,越过村中一户户人家,径直来到了村尾的祠堂前。

祠堂前聚拢着一些人,正窃窃私语的说着话,一见贞娘到来,纷纷转过神来,目不转睛的盯着她身后的小男孩。

瞧着情形,大娘一家子应该是早到一步了,并且已经跟族中元老大大们打了招呼了。

贞娘拉着儿子下了车,向各位乡亲点头示意,径直进到了祠堂内。

祠堂内也聚满了人。

果然,只就见大娘正在给居中太师椅上一个白发皓首,老态龙钟的老头声泪俱下的述说着什么。

老头拿着一根龙头拐杖,眯着老眼一边听着,一边若有若无的点头。

此老正是李家村的族长李长庚,今年快九十岁了,不但年纪最大,辈分也最高,权威也最大。

在他身后的神案上供着一张老祖宗的画像,看装束是宋朝的一名小官吏;画像下面摆着李家列祖列宗的牌位,琳琅满目,袅袅香雾缭绕中透着一股子的庄严和肃穆的氛围。

一见母子俩进来,大娘顿时不吭声了,无数双复杂的眼神也纷纷望了过来。

初见此阵仗,李尘不禁微微感到有些紧张,握着母亲的手不由紧了些。贞娘倒是神色自若,拉着他就走上前去,给老头行礼,说道:“老叔公,孙媳妇给您老请安了。”

老族长点点头。

大娘嗤了一声,冷笑道:“这孝服都穿上了,这是给谁戴孝哩。”

贞娘不理她,说道:“儿子,快给老太公磕头!”

“别,千万别来这套!”大娘大声喝止。

贞娘眉头一皱,不悦的道:“怎么了,我儿子第一次见老太公,给他老人家磕头请安,有什么不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