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历史上的松锦大战(2 / 2)我用奇招救大明首页

“啊?”张航听得一惊:“洪承畴?”

“洪爱卿可是我大明的擎天柱啊。”说起这位洪督师,崇祯的眼神里满是期待。

前世里,洪承畴经常出现在历史类的网络小说中,张航对此人自然再熟悉不过。

洪承畴是福建泉州人,万历年间进士,曾长期在刑部任职。崇祯年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平定各地义军的过程中,洪承畴屡立战功,逐渐成为明朝重臣。崇祯十二年十月,洪承畴在潼关设伏,大败李自成部,迫使这位李闯王率仅余的18骑避入陕南商洛山中,明末农民起义陷入低潮。

在内部暂时安定后,东北的满清就成了心腹大患。洪承畴调任至关重要的蓟辽总督,负责对满清作战。在杨镐、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人相继辞世之后,洪承畴已成为明朝当时最优秀的军事统帅,为大明朝廷所倚重。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帝急令洪承畴率13万大军从宁远出发,前去解锦州之围。而洪承畴此番前去,很注意吸取前辈杨镐的经验教训。

明朝万历年间的“萨尔浒之战”,杨镐将全部兵力兵为分东西南北四路,分进合击,而努尔哈赤则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结果杨镐大败,最终下狱身死。

这个教训对洪承畴来说太深刻了,所以他不敢冒进,采取的应对之策就是合兵,把13万军队集中起来,抱成一团,让清军没法各个击破。

事实证明这个办法还是有效果的。公元1641年(崇祯十四年)四月下旬,洪承畴率军行至松山与杏山之间,双方在乳峰山激战,清军吃了败仗。这说明洪承畴的治军能力确实很强,是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抗衡满清的明军统帅。当然,要是此人后来不降清,而是战死沙场的话,履历就非常完美了。

虽然获胜,洪承畴却十分谨慎,选择在宁远驻扎下来,窥探着锦州的态势,并向朝廷力陈明军的艰难处境,希望能休整一段时间后,再前去救援锦州。

然而朝廷大臣们普遍认为,13万兵马每天耗费太多钱粮,后勤供应已难以为继,主张速战速决。崇祯帝对此表示认同,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这份诏书导致了明朝松锦大战的最终惨败。

此时的满清方面,皇太极对于前线的失利心急如焚,不顾鼻子出血,带病紧急前来救援。在抵达锦州城北后,皇太极命清军就地挖战壕,阻断松山附近的道路,将明军围困住。

两军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松锦大战”进入关键阶段。皇太极秘令阿济格突袭塔山,趁潮落时夺取了明军屯积在笔架山的十二堆粮草。

面对断粮危机,明军开始慌乱,决定撤退回宁远。本来洪承畴已经计划好,次日一早分两路突围南撤,不料大同总兵王朴刚一回营,便率领本部人马抢先行动,乘夜逃跑,明军各路总兵只好带领手下四散逃命,瞬间形成了灾难性的溃败。

据《清太宗实录》记载:这一仗共计斩杀明军5万多人,缴获马匹、甲胄无数。被迫跳海的明军也很多,导致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

此时的明军,怎一个惨字了得!

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只得困守松山城。苦撑了半年之后,松山城内粮草断绝,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守军人心动摇。松山副将夏承德秘密降清,愿意充当内应,松山城终于被攻破,洪承畴被俘。

其后,皇太极为了劝降洪承畴,费了很大心思,甚至有流言说,皇太极不惜派出自己的妃子大玉儿去色诱洪承畴。

这当然是村野戏言。但不管怎样,洪承畴最终投靠了皇太极,从此反戈一击,为满清夺取天下的“大业”而殚精竭虑。大明的无数仁人志士,将会命丧洪承畴之手。